在刚刚公示结束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成为本批次传统医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类中的“鄂军独苗”。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6个,前三批传统医药类仅有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两个,堪称凤毛麟角。而在省级“非遗”的466个条目中,传统医药只有21个,占比不足5%。“这与湖北传统的中医药大省身份不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邓小羊感慨:“湖北省拥有享誉世界医药历史的巨匠李时珍,也拥有天然传统药材宝库武当山,传统医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而受‘非遗’保护的传统医药则显萧条。”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其中传统医药类的资源对象包括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等。申报“非遗”的传统医药需具百年以上传承历史。
传统医药“申遗”较少,邓小羊分析,这是对传统医药认知、发现和评审有欠缺。此外,申报“非遗”的公立医院屈指可数,武汉有全国知名的烧伤科、皮肤科,不乏传统医药绝技绝活,但“申遗”必须历经一代代传承,这在公立医院很难寻觅清晰的谱系。一家省属公立中医院负责人坦言,尽管手头正在从事“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继承工作”,却从未想过“申遗”之事,感觉“申遗”很遥远。
相比而言,民营医院、家族传承人“申遗”热情较高。作为“镇氏风湿病疗法及马钱子秘方”的第5代代表性传承人,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院长镇水清称,“申遗”除了传承老祖宗的文化瑰宝,这种认可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民营医院尤为难得。同样,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中医骨伤医院负责人吴启梅也奔波在“申遗”路上,她从夫家继承的“刘三屋刘氏正骨术”已有300余年祖传历史,目前已列入新洲区非遗名录。“受西医学的猛烈冲击,中医学的文化认同感逐渐淡化,世代沿用的传统规范不被承认,如果再不能得到及时保护和传承,许多传统医疗技术将濒临消亡。”邓小羊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