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上海市委近日发布的一份提案显示,目前上海的急救医师岗位缺口率高达近40%,且每年约以50%的速度在流失,2012年度上海招录急救医生92人,而年度辞职70人,目前还在持续流失中。
提案认为,当下的上海“120”医疗急救工作中具体存在“120”急救医师队伍结构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衔接不流畅,“压车”现象严重影响急救车辆周转;现有急救站点当班车辆配置饱和,急救站点增配有难度;民众对“120”医疗急救工作缺乏理解,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四方面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高美琴表示,由于城市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市民即使没有急救需求,只是简单的搬运服务,也进行急救呼救,甚至有人在微博上发帖,去看门诊叫出租车不如叫“120”,省钱又省时。导致非突发、非危急患者不合理占用有限的“120”资源。而在急救收费项目中并没有抬抱病人等服务性费用项目,急救车(急救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直接影响急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台盟上海市委经过1年多的调研,认为保持院前急救队伍稳定是目前解决院前急救服务矛盾的关键,因院前急救行业是高强度,高负荷体力劳动,超过50岁的医生在体力上无法达到院前急救医疗操作要求,建议将到龄的急救医师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生,既保证了院前急救的质量,又能保护院前急救医生的健康。此外,上海还可以缩短急救车辆的单次任务周转率,确保有限资源使用最大化;在全上海范围内统筹急救站点配置,并制定合理的“120”急救项目收费标准,真正体现行业价值。
高美琴特别强调,要加强宣传,如急救车辆调配情况、发展现状、如何正确呼救及就近择院就医观念,以及建立急救呼叫的个人诚信数据,针对按照急救呼叫而作非急救用途的呼叫,以占用公共急救资源予以拒载,以制止占用公共资源的不良风气等,增进民众对院前急救的了解,嬴得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急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