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现有大中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远远超过其公共资源容纳限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数据,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9亿,约占总人口的51.27%,从数量上首次超过农村。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看病比以前要困难,因为现有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患者人数激增这一客观发展趋势。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至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 亿,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约1.12 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8%,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此外,按照人口学家的预测,随着65岁以上老年人口逐年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剧。众所周知,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怀和护理,实现“老有所医”既是政府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新的考验,由此也折射出医疗服务资源匮乏的现状。为了解决城镇医疗人口和医疗(医疗制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政府一方面拨款支持一些重点医院建立新院,一方面由卫生部颁布和实施3521工程,通过提升信息基础架构来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从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医院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采用移动医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通过远程医疗和院间协同来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甚至有的医院已经在探索主动式医疗保健防患于未然。可见无论是政府、医疗管理机构还是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中尤为重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然而,当前医疗信息化的推进还存在以下诸多挑战亟待解决:
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离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而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医院等级上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投资也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
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无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除了电子病历外,目前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业务系统都是按照条线进行建设和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也采用各自为阵的建设模式,造成了医疗资源缺乏整合及利用、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通、信息难以共享和业务服务不协同,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进行区域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此外,还需要对医疗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协同。与此同时,各地有必要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将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互联起来,有效利用辖区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业务的协同及数据的决策分析。
应用和信息孤岛现象比比皆是
与其它很多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数据更为复杂和多元,这些复杂和多元的数据通常存放在不同的存储系统中,很难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了数据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容易在应用层面上产生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反过来制约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这种信息孤岛主要表现为各信息系统互相完全隔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数据采集需重新录入,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导致数据失真、不准确,对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带来挑战。由此不难看出,仅仅完善硬件建设是不够的,需要对整个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实现互通互联。
移动环境下医疗信息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医疗机构中已经有五分之二的医生在诊疗咨询中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诚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促使病人参与到保健过程中来,还能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等。然而,移动设备的使用也带来了风险,必须小心管理才能避免因违反个人健康信息 (PHI) 保护法而遭受的处罚和名誉损失。与此同时,大量的医疗信息数据存储、处理、接入等工作也为IT管理的安全性带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