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9.4%,高于整体工业企业27.2%的增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低于工业企业25.3%的增速(剔除原料药后,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3%、24%)。受宏观经济影响,工业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全年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医药制造业需求刚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除收入表现良好外,全年利润增速前低后高。
受益于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基药低价招标会有所修正,部分原材料成本下降,2012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可能低于2011年,但利润增速将高于2011年。
医药行业正处在一种求变的局势中,在各方面都有着可待开发的机遇,但毕竟中国是一个如此多层次的市场,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已经过去的三年中,基本医疗保险推行较快,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被广泛诟病的医院以药养医模式使得“看病贵”无法缓解、基本药物制度推行的良好愿望以及其后利益分配的难题和难以到位的补偿。
付费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前行:政府部门借鉴国际先进付费制度,如医保探索总额预付、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及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等,2011年在首批40个医保付费改革重点城市探索中国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从国际经验来看,付费制度改革促进刚性需求释放,提高资金效率,但不会影响医药和药品消费支出。
而药价改革的影响是:行业洗牌加速,创新和差异化是制药企业的最终之路。
从2010年11月至今,医药板块已经走熊18个月。2011年,医药制造业(剔除原料药)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数据并不差,而且有一批利润30%、甚至40至50%高速增长的公司,虽然没有超预期,但在2011年的环境中实属不易。股价下跌有市场整体估值下移的因素,还有市场情绪的悲观以及对政策走势不明确给予的折扣。
从长期而言,医药行业的集中和分化仍然是大趋势,具有研发优势、品种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的企业会逐步胜出,在这些品种上投资将获得长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