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首届中国医药经济战略峰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尽管政策摇摆不定,但我国2012年医药产业收入增长幅度将达23%,预计实现利润增幅为18-19%。不低的增长率预测,令医药企业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医药企业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向好。他表示,今年3月21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及实施方案》出现了5大亮点,因此今年企业有望走出“深水区”。
于明德认为,值得关注的政策亮点表现在:政府医改投入大增,到2015年将比今年增长50%,政府补360元,市场扩容超千亿;“唯低价中标”从文件中消失,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对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定价、招标采购方面给予支持,倡导市场机制,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正是出于对上述政策的解读,于明德认为,今年的医药产业环境开始逐步好转,并能实现收入增长23%和利润18-19%增幅的预判。
即使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摆在中国医药工业面前的挑战仍然相当艰巨。
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王学恭认为,这些艰巨的挑战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医药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弱,研发投入低,研发强度只占销售收入1%左右,无法跟国外的专利医药公司15%的比重相比。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一些行业内关键性技术长期难以突破。
其次,长期结构亟待升级。一些重大、多发性疾病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依赖进口。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药物辅料和包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第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第四,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第五,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项目顾问谢吉利看来,把握政策的“内在脉络”弥足重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思路已经明确。
王学恭介绍,未来,医药产业政策的发展重点包括,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鼓励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促进仿制药发展水平提高,以及推动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