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加快国际化步伐成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走出国门的道路并不平坦,质量标准体系滞后于国际使得许多药品被挡在了欧美主流市场门外,出口低端化格局扭转不易。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公布的2011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为73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9%。其中,出口额为44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9%;进口总额为2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12%。中国医药保健品外贸继续保持稳健增势。但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出口低端化格局依然难以扭转,形势不容乐观。
西药类产品一直占据最大的出口比重。数据显示,2011年,西药类出口总额为264.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68%。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为220亿美元,占到整个西药出口总额的83.1%;而西成药则仅占8.21%,出口额为21.74亿美元;生化药出口额也仅有23亿美元,仅占8.69%。
综观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我国制药企业几乎就处于最低端位置,为欧美、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制药企业提供大量的原料药。专家指出,我国原料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种老,高端特色原料药产品占比小。制剂出口不仅比重小,而且大部分还是跨国制药公司返销国际市场的。从我国制药企业目前的研发基础和规模、实力来看,在制剂出口上取得大的突破仍较困难,药品出口结构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调转。
中药方面,尽管在整个医药出口中占的比重还较小,但近年来的中药出口一直保持强劲增势。相对于西药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国企业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我国中药出口有着先天的本土优势,但中成药标准以及西方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等难题一直难以攻破,欧美市场的准入壁垒也使中药“走出去”举步维艰。
2011年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为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其中,提取物出口额为11.29亿美元,增长47.14%。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分别出口2.3亿美元和7.67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8.64%和17.77%。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提取物仍为中药出口的主力,占比48.41%,是中药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而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仅占10%。
中国是中药的最大生产国,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无一例中成药产品以药品身份出口到欧美等主流医药市场。在整个国际中草药市场,我国中药的出口额也不到市场份额的1/10。随着2011年5月1日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全面实施,中药进入欧盟等市场再添障碍。
事实上,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达上百亿欧元,占世界植物药市场40%以上的份额。作为容量巨大的医药市场,欧美市场能否打开,被视为中药国际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市场上,我国中药一直都是以健康食品或营养补充剂等名义小打小闹,而不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