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个医药投资论坛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了132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13.03亿美元。而2011年前三季度披露的PE/VC对医疗健康市场的投资金额达35.24亿美元,是2010年该行业全年投资总额的2.7倍。
《经济学人》在2004年年底的一篇封面文章将私募基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PE)称为“资本主义的新国王”,它们介入商业领域,在增长快速的行业里面挑选有高投资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而后从分红或股权出售中获取高额利润。而今“新国王”们又将目标转向了中国的医药行业。
高增长行业引资本追逐
中国的医药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有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的医药产业年均递增16.8%,而2008年-2010年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20%,在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产值已超万亿。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处长姚珺更向媒体表示,到2015年产业规模预计会超过3万亿,年均增长20%.
通常处于高速增长的企业总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医药行业尤其是高端制药行业,“烧钱”的速度丝毫不亚于互联网行业,而且耗时更长。在美国要研发一款新药,最理想的情况,也需要投资十几亿美元,耗费至少5-10年光阴。
中国的企业虽然基本上都是仿制药,研发的投入比不上国外的同行,但从绝对数目来看,也不是小数目。据一位在国药集团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一款有竞争力的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中间还要经历诸如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报批阶段,整个过程走下来也至少要花费数千万人民币,时间也要好几年。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来讲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就颇为吃力。
另外,近两三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景况不佳,再加上大部分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缺少高投资价值的项目。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始终保持经济的强劲发展,很多行业仍然处于发展期,这使得高回报率成为可能,中国的医药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使得很多“不差钱只差项目”的外资P E纷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维梧生物技术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赵晋向南都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医药开支占G D P的份额只有2%,中国政府刚开始注重医药基础建设,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而且中国医药产业目前仍以原材料出口为主,在产品开发上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投资方需带来综合价值
在通常人们的印象里,P E给急需资金的企业扔完了钱,啥也不干,就等着分红,或企业IP O成功以后卖掉股份挣到了高额的股票溢价后拍拍屁股走人。其实,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有些PE对企业除提供财务支持,还提供其他服务。
据A uroraC apital的一位研究员对南都记者介绍说,一般在一个行业里面真正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公司就那么多,而且现在信息流动快,好点的企业一经某个P E发掘,很快就会传遍整个行业,多家P E追逐一家企业的局面司空见惯。
而九鼎投资合伙人禹勃则强调,成功投资很多时候并不是纯粹因为企业缺钱,或是谁的出价最高,而是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综合价值。他具体介绍说,有些企业其实更需要P E能在营销、品种结构、资本运作和制度设计等方面提供服务。
而赵晋则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行业,与美国的高科技的结合会为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拔得头筹。因而有企业选择与维梧合作,主要是因为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找其商业化伙伴,把中国企业创造的产品在美国商品化。
投资专利药获益甚少
有私募基金经理向南都记者表示,因为现在大家都看好医药行业,而且目前中国的投资渠道也比较有限,导致大量的资金一时间全涌进来了。资金汹涌之下,把很多企业的估值推高。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医药行业政府管制得比较厉害,新药审批越来越严格。这使得中小企业医药研发的营利前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是,碰上好一点的企业,可能你只要稍一迟疑,马上就被同行给高价抢走了。”该基金经理苦笑说。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由于中国在审批制度和资本市场的限制,并不能使PE在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专利药的研发中获利,“专利药在研发时间和审批等待等方面都让我们玩不起。”因此,很多PE选择那些药品已经通过药监局审批上市的企业进行投资,其中甚至有一些已经有一定销售规模。这使得中国的专利药并不能从这一波汹涌的投资潮中得到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