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用药调查结果表明,大医院缺常用廉价药的情况日趋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确认,价格在10元以内,特别是5元以内用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和抢救性的药物,由于价格低、利润空间小,正在逐步消失。“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实行的药品降价目的也在于此,但是每次药品降价都伴随有一批廉价药品退出市场。”
林绍彬指出,廉价药十多年身价不变,但原材料、人工成本、包装、电力等各方面成本飞涨,药品的成本价接近甚至大于出厂价,企业无利可图,只能选择停产或是断断续续供应市场。其次,长期以来形成的医药不分的体制,使得药品收入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医院或者许多医生宁愿更多地选择同类型的高价药品或者有利可图的药品。
林绍彬建议,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药品厂家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产;普及廉价药的推广使用。开展廉价药物的宣传,促进社会对廉价药物的了解和认同,最大限度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进一步推进医药分离。政府要提高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取消以药养医,为廉价特效药使用打开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