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营养保健理事会表示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目前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保健食品约1300亿元,保健用品约3000亿元,其中仅功能纺织品就高达约1500亿元;营养功能食品包括维生素A油、营养强化面粉、铁强化酱油等,保守估计也约有数百亿元。
医药行业专家指出,因为健康产业范围比较广,简单的拿保健品产业来说也包含着众多分支,比如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功能食品等等。而我国的保健品产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然而行业“小、散、乱、差”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国内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但是资产规模在10万-100万元之间的企业就占整个行业的40%。
事实上,国内投资超过1亿元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只占全部企业的1.5%,这与国外其他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除了资产规模方面的不同,国内保健品产业与国外保健品产业也有众多不同之处。
首先,拿美国来说,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600家,而销售量最大的是维生素及矿物元素,这些品种几乎占市场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而我国保健品形态相对单一,主要采取胶囊、片剂、颗粒剂等剂型。其次,国外保健食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居多,销售量最大;而我国保健食品功能雷同,50%以上的产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等方面。
第三,国外保健食品工艺先进、产品纯度高、多为软胶囊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而国内保健食品主要以螺旋藻、鱼油、灵芝、虫草等作为原料,重复开发严重。另外,“套餐”成为国外保健食品新形式,由于其非常适合人们现代的生活节奏,因此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业内人指出,除了以上这些方面,国内外对保健食品的支出方面也有很大不同。拿欧美国家来说,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以上,而我国只占0.07%。从人均消费来看,我国对于保健品的人均年消费仅为31元,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普遍的发展模式为短时期内进入产品的成长期、成熟期,快速回收利润,这带来的问题在于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夸大以及模糊保健品与药品的界限,导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随着保健品生产企业这种“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保健品行业的正常秩序无法保证,因此我国需要出台一系列保健品相关政策与文件以保证国内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