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干旱天气的影响下,涨价的药材轮番亮相。三七率先高举大旗,价格在春节后出现飙升,每公斤从70元上涨到440元。红花、干姜、薏米仁、草果、白扁豆,云木香等也闻风而动,其中一些涨速之快,涨幅之大,让人瞠目结舌。除受旱灾品种涨价外,白芍、丹皮、麦冬、元胡、郁金、茯苓、党参、白芷、当归、黄芪、桔梗、水蛭等药材价格也强劲上扬。
造成药材价格推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疫情爆发增加新需求
自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以来,禽流感、手足口病,以及2009年全球大流行的甲型流感接踵而至,消耗掉大量的中药制剂,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激增,尤其清热解毒类药材需求猛增,如板蓝根、金银花、青翘、菊花、牛蒡子、芦根等。
而2009年甲流疫情,使清热解毒类药材多年积压的库存便得到了良好的消化。
供求矛盾导致价格上涨
中国中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说,中药材价格上涨是由供求矛盾造成的,西南大旱,药材欠收,价格必然上涨。此外,由于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升,未来中药材价格的趋势也是上涨。
频繁自然灾害致药材减产人气急升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2010年春西南几省区遭遇百年罕见的干旱,4月中旬中东部出现“倒春寒”霜冻雨雪天气。反常的天气,不但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生长在其产地的相关药材也因灾可能造成减产。由于利好因素出现,商家便闻风而动,积极购货带动下,一些药材价格扶摇直上,如因干旱影响价升的药材有三七、红花、草果、薏米仁,干姜等;连翘、苦杏仁、山萸肉等药材,则因一场“倒春寒”而风生水起。
保健品开发及新医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保健补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应运而生,如中药保健枕,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中药美容养生保健系列产品。这正是近几年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均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时,新农合又提高了中药报销比率,中药原料需求亦大大增加。而随着我国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剂需求与日俱增。
中成药出口带动中药材出口逐年递增
随着中医学不断被世人接受,中药材的出口也逐渐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尤其在防治“非典”、甲型流感疫情中发挥了特有功效,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对中医药刮目相看。中药的市场需求量因用途的拓宽而在逐年增大,中药材的出口也随之日益增加。
游资炒作涨价的“幕后推手”
如果说气候、疫情因素导致的原材料短缺是中药材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那楼市资金大量涌入中药材市场进行炒作则是其“幕后推手”。
有些药材因交易量突然放大,价格也在频繁交易中不断上涨,并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拉动,而更多的是人为买货囤积所致。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资金从清冷的楼市撤出进入中药材市场,造成近期中药价格飞涨。
安国中药材市场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透露,目前来看,很多不是药商的人正在进入这个市场,其中很多是以前炒房地产的人。
据了解,现在正是药材新品上市的时候,投机商会选择拿一批货放到市场上去,打压产品的价格,很多药材商看到价格下降不敢进货,这时候投机商会大量进货,从小药材商那里、产地那里低价拿货。等大部分药品都操控在他们手里后,价格也就涨上去了。
业内人士称,大批楼市撤下的资金的涌入,扰乱已有动荡的药材行情已是必然,对药企、药材种植者、药市流通环节会有较大的冲击。
中国中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称,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国家早已放开农副产品的价格,价格也是随行就市,全靠市场调节,所以炒作肯定是存在的。药材投机商在新一轮的药材涨价中的炒作作用不可小觑,但到底会有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太好说。
据东吴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徐青分析,最近80%的中药材价格都上涨了一倍甚至更多,不只是因为西南干旱,同时还由于一些楼市的资金撤出来,进入了中药材市场进行炒作,这对中药材市场影响很大。这些资金进来之后,足以垄断一些药材。这对于炒客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主要看囤这个药材的成本高低。按照惯例来说,这些资金不会长期停留在这个市场,炒到一定高位,赚一倍两倍的利润就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