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当国家电网向民间资本开放新能源车充电桩市场后,充电桩产业一时间人满为患,尽管充满创造力的民营资本为充电桩行业添置了“众筹建桩”“共享电桩”等概念,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建桩的高投入成本、私人用桩率低及共享观念淡薄这一事实。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充电桩分为公共桩和私人桩,公共桩需要充电运营商参与运营,是可以获得盈利的领域。公共桩又分成分散式充电桩和集中式专用充电桩。其中,分散式充电桩是对社会所有电动车都开放的,集中式专用桩则只服务运营类车辆,例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充电运营商在分散式充电桩和专用桩两个领域分别面临不同困境。
这其中,分散式充电桩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低,成本回收难的问题。一方面,最初充电桩建桩秉承着“有桩就有车的”的逻辑,导致布局极不合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停车位不足也限制了充电桩建设。目前北京地区大部分的私人电桩仍不对外开放,存在于相对成熟和管理完善社区内的私人桩,即便选择分享,停车收费、燃油车占位、慢充桩耗时以及共享时段冲突等诸多因素也会阻碍有需求车主使用私人桩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影响了充电桩利用率。
充电桩天然具备了很强的基础设施性质,充电运营商是一个极其“本地化”的生意,车位(地理优势)和电力(容量和规模)是决定性因素。“场地众筹无外乎就是解决有资源的人(车位和电)的一次性投入问题。而电桩共享的首要问题是个人车位的使用权和如何进入到个人用户的停车场,不解决这个问题,充电桩共享模式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