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凛冬”之际,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摸索多元化发展之路,甚至在技术路线上开始慎重选择。近年来乘用车电池可谓“三元锂”一家独大,但随着补贴退坡幅度超预期,企业降本增效压力陡增,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磷酸铁锂汽车电池的价格要比三元材料锂电池低2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成本已经在1元/瓦时以下,而三元材料锂电仍在1元以上。据悉,这家企业已完成了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配套的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达140Wh/kg,能满足新能源汽车4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也计划于2020年推出全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50%,寿命长达8年、120万公里,成本下降约30%。目前,多家整车企业确在部分乘用车上开始切换磷酸铁锂电池,如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江西昌河汽车、合众新能源、南京金龙、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商用车、东风汽车等已有磷酸铁锂车型登陆公告。
除了技术路线多远化外,业务多元化亦是动力电池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另一出路。当中,储能市场近年被动力电池所看好并竞相进入,如宁德时代、南都电源、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大多已在储能领域进行了长期部署,并取得了良好业绩。
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储能业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1.3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