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车市回暖,不少城市都放宽了汽车限购政策,如贵阳、广州、深圳等地,分别以取消摇号购车、增加普通车增量指标及新增额外指标等方式,刺激当地汽车消费。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将会有更多“限购”城市会放宽汽车限购政策,甚至是全面取消限购。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要促进消费更新升级,积极推动汽车、家电、电子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破除汽车消费的限制,后续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陆续跟进。
之前汽车销售环节,客户主要交的购置税是国税,不留给地方,4S店汽车销售也不给地方税收作贡献。虽然汽车消费税向生产企业征收,但只有汽车企业的地方政府才会受益。今后,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也要缴纳消费税,并且全部交给地方,这对于各地政府都是重大利好,因而地方政府有可能更倾向于取消限行限购,继而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由于汽车行业在生产环节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纳税能力强,在使用环节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需要修桥修路、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释放车市潜能的时候,需要提高对于汽车保有量的社会承载力,解决堵车、停车难等问题,就需要将生产环节的正外部性后移到使用环节中。
增量部分归属地方,有利于破除部分城市的限行限购政策,有利于在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边界条件下提高汽车保有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从新增的汽车销量中获得更多的税收,地方政府将利用新增税收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用车环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实施限行限购。
地方政府因一定利益的推动,对汽车消费鼓励的态度会越来越清晰,可能会推动机动车限行限购政策的放宽和解除。不过,车辆越多污染越严重,地方政府的责任就越大。地方政府需要理顺消费逻辑,让促进汽车消费与其得到的利益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