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份额的连创新低,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破局增加了难度系数。在今年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跌至36.2%,创下近3年的最低点。截止到今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8个月下滑。在此之前的2016和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经历了划时代的辉煌,连续两年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而从2017年到2019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月度市场份额也经历了从巅峰跌至低谷的巨大落差。
2017年12月,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自主品牌乘用汽车的月度市场份额曾攀升至48.8%,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带来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全盘产销量的普遍增长。2017年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月度市场份额均稳定保持在40%以上。到2018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月度市场份额开始出现波动,2018年8月,首次跌破40%,达到38.2%,9月小幅回升到39.1%。不过2018年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跌破40%仍然属于“罕见”现象,除了8月和9月两个月之外,其他月份的市场份额仍然处于40%以上,其中2018年2月最高,为47.4%。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性下跌至40%以下的状态出现在2019年。数据显示,2019年1~9月,除1~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仍然保持在40%以上之外,其余6个月的市场份额均不足40%。也就是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半年维持在40%以下的水平。尽管自今年5月降至最低后,有缓慢的小幅提升,但自主品牌乘用车月度市场份额何时能升至40%以上,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