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汽车工业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科技的推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汽车工业正掀起一场汽车电动化、汽车智能化、汽车共享化的新技术革命。在大量闲置汽车资源被浪费、路面流通的私家车过多导致交通陷入拥堵、汽车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基础运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汽车共享化开始探头发展,并逐渐成为解决出行和节能双需求的有效途径。
共享模式不断更迭
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商加入汽车共享化浪潮,并向汽车服务商转变,汽车共享服务也向着便捷化、灵活化及精准化方向升级发展,汽车共享化也不断被定义。与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不同,汽车共享化是一种新生态,在当前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汽车共享化充分地整合资源提供便利。
最早出现的共享汽车是传统经营性出租车,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催动下,共享汽车衍生多种业务模式,包括顺风车、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租车等。每种模式相互交叉,满足不同种类的用车需求。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研究指出,在不同汽车共享出行模式中,顺风车和快车成为发展最快的共享出行模式。数据显示,2015年顺风车的渗透率为0.14%,2017年顺风车的渗透率增长了近12倍到1.78%;快车的渗透率在2015年为0.25%,2017年增长了近6.5倍到1.87%,相较而言,专车和分时租赁的渗透率增速较小。
此外,在共享经济的刺激下,网约车市场也正在成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布局的蓝海。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网约车市场聚焦为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即是以滴滴(不包含专车)、Uber为首的C2C发展模式;第二种则是以曹操专车、首汽约车、滴滴专车为代表的B2C发展模式。在这类发展模式下,车企通常表现为自建车队;第三种则是以高德、美团为典型的聚合平台发展模式。
国内市场潜力仍需时间释放
在经历过2015-2017年的三年红利期过后,共享汽车也遭遇“霜降”。2018年,中国出行行业整体投资缩水48%,其中网约车行业年增长率降至25%,投资规模减少约90%。月活用户数量下降5%。预测2019年的增长率将低于5%,B2C共享汽车增长率放缓至50%。
尽管挑战重重,我们认为中国的出行行业依然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如今我国在汽车共享出行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同时,由于社会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越来越旺盛,共享出行产业还将得到很快发展。共享是一个前景,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整车、OEM、经销商、运营商以及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协同。汽车共享又是一个社会生态,是一种产业之间高度融合的新状态,在这方面,中国市场拥有很大的优势。”
对中国汽车共享化的具体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发布研究表明,汽车共享出行将经历2018-2025年的行业积累期、2025-2040年的快速成长期和2040-2050年的发展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在快速成长期阶段,由于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规模性应用,汽车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将有望增至80%。
何为共享化?
汽车共享化:即多人共用车辆,只有汽车的使用权,没有汽车的所有权。汽车共享化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分配方式,同时也是人的共享,智慧的共享,实现融合共赢。
时间年轮
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达到422亿元,其中共有超过8000家汽车租赁企业,车队规模超过70万辆。滴滴占据了国内出租车叫车软件市场99%的份额。
2017年汽车共享出行覆盖了全国35%的人口,渗透率达到了15%。
2018年中国共享出行规模达到2478亿元,同比2017年实现23.5%的增长,位居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第三。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