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随着公交事业的大踏步前进,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有225个城市实现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共发行互联互通卡超2400万张,有100多个城市进入了公交车移动支付时代。
“以前公交车上没空调,冬天冷、夏天热,受了不少罪,驾驶员‘苦中作乐’,想出不少妙招来。”北京公交1路驾驶员常洪霞回忆道:严冬中,公交人要忍受“冻三尖(鼻尖、手尖、脚尖)”的考验,为了保暖,他们就穿两双袜子,中间套一层塑料袋;酷暑中,紧挨驾驶座的发动机散发高温,他们就把机盖掀开,用湿毛巾塞住缝隙,一趟下来,湿漉漉的毛巾能被完全烘干。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这些烙着时代印记的“土办法”如今已随着车辆装备的提档升级而成为历史。1997年7月,北京第一条空调公共汽车808路开通。2000年前后,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车辆、纯电动客车又开始替代原有的燃油车辆,使公交出行更加绿色。
“现在我驾驶的新能源18米‘中国红’大客车不仅实现了纯电动、零排放,还配备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显著提高了安全水平。”常洪霞自豪地说。目前,我国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车)已有34.19万辆,新投放的车辆基本都配有车载视频监控和无障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