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江苏着力推进城乡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将农村客运通达、镇村公交发展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全省镇村公交“小公交、大民生”的社会形象深入人心,目前已经覆盖乡镇990个,镇村公交开通率超过90%,到2020年将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
着眼于解决好群众“行有所乘”问题,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城市客运和镇村客运作为“哑铃”两端,以公交运营模式为主,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县乡客运以经过公交化改造的班线运营模式为主,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公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实行公路市场化运作;三级客运无缝衔接,形成“蜂窝状”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
客运一体化,逐步缩小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我在吴江区黎里镇工作,家人在上海,跨省公交车把两地拉近了。”李素芹说,她搭乘的7618次公交车,是苏州市吴江区的9条互联互通公交线路之一,车程大约50分钟,车费只需5元。
江苏还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探索实践。宿迁市宿城区采取“依托城乡线、片区内循环”的线网规划模式,以相邻乡镇为片区统筹规划,形成由城乡线、镇镇线和镇村线逐级延伸、相互连接的农村客运网络架构;淮安市淮阴区和徐州市丰县、沛县等地采用“融合式全域公交”网络布局模式,通过城市公交或城乡公交线路“穿城而过”一站式到达镇、村,构建全新的全域公交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