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是“城市名片”,却时常成为“民生痛点”,近年来,出租车行业(出租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诟病。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尚需找准选好“门槛”与“活力”之间的平衡点。
无论是拒载严重、肆意绕道,还是高峰期的“打车难”……公众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有着现实期待。自交通运输部发布两个出租车改革征求意见稿以来,出租车改革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而随着网络预约车新业态的兴起,如何拿出“新办法”,让公众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能实现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成为城市管理的新命题。
一组数据,直观呈现了各界对于出租车改革问题的关注。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7日,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信函和电话等多种渠道,已收到各类意见4600余件。意见主要集中于出租汽车新老业态是否应当实行数量调控、“专车”是否应纳入管理、巡游车经营权改革问题、网约车的车辆条件和标准问题等10个方面,既是民众对于改革的所思所盼,也是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必须直面的“焦点”与“难点”。
小小出租车,关乎民生大问题。选好“门槛”与“活力”之间的平衡点,是出租车改革取得实效、赢得认可的关键。一方面,适当的“门槛”不可或缺,这也是规范正常的市场运营秩序、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避免无序竞争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门槛”不可过高,以免成为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壁垒”,挫伤新业态的活力。
找准选好这个“平衡点”,离不开公众的充分参与。已经征集的4600余件意见提供了聆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契机,相关部门理应在充分梳理的基础上,对具有可行性、必要性的建议进行提炼总结,进而落实到相关管理规定的修改与完善。广开言路、广征民意不能只是一种姿态,更应落实于行动,见诸于改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打破纷繁的“利益藩篱”、闯关破障推进改革,需要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多听诤言、不惧批评的勇气,亦需要离不开审时度势、力谋长远的全局视野。民意沸腾,亦各有诉求。如何实现“门槛”与“活力”之间的平衡,找准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考验着管理部门的决策智慧以及改革为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