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二届城市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北京·巴黎在北京召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如何解决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如何在功能疏解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市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一体化策略等,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
“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面临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效破解大城市病,充分发挥发展示范作用的重大课题。”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维表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不断提高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创新驱动,更需要进一步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实现科学发展。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表示,从2007年开始,法国和中国在城市规划和交通方面启动了交流合作,交通在以居民为核心的城市模式里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可持续城市、低碳交通的新型城市,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就要应对交通对城市的挑战。”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指出,目前北京仍面临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规模建设的局面,把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是一个发展契机。“从原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综合价值提升的转变,从服务于生产经济活动项服务市民生活转变。”
从规划来看,施卫良表示,一是重点支撑区域的协同发展,及城市功能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规模适度,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高效使用土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的各项配套功能。三是导向明确,以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更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同时提升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实现各项建设投融资模式的良性互动。四是高效便利,打造绿色宜人的城市出行环境,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建城市合理的轨道交通体系。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方平也指出,就当前北京交通发展来看,仍未完全摆脱需求追随型的被动式发展局面。“城市潮汐交通现象严重,城市空间‘摊大饼’均质蔓延态势不减,交通出行周转量成倍增长。”
据悉,从2004年到2014年,北京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000亿,地铁通车里程从114公里增加到了527公里,增幅达36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本覆盖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大型居住区、郊区新城,高峰时段最小运营间隔缩短,最小为2分钟,仅次于莫斯科90秒。
“北京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大都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存在不少的挑战。亟需进一步树立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探索TOD发展的路径,使我们的城市发展的更好、更和谐。”方平说。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REP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