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1991年,国内卡车(中国卡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产量为45万辆,从1992年起到2001年的10年间,卡车产量始终维持在60万辆至80万辆之间,10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6.8%,2001年卡车产量首次突破80万辆“大关”。2001年以后,国内卡车市场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2001-2006年的6年,每年卡车的增长量都超过20万辆,平均增长率超过20%。
在卡车结构方面,重型卡车1991-1999年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4%一6%。2000年以后,重型卡车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年在总产量中的比例达到11%,2001年以15万7405辆的成绩首次超过中型卡车,在卡车总产量的比例近20%,成为卡车市场的强势车型。
20世纪90年代是国内中型卡车最后的兴盛时期,1991年中卡产量超过20万辆,在卡车总产量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但自此以后,产销量逐年上升偏缓,在总产量的比例则是逐年下降,2000年跌至20%以下,2002-2006年始终维持在11%-15%的水平。2015年1-4月,国内重卡企业共销售重卡193326辆,同比累计下降33.52%。
虽然产业在最近几年内发展迅速,但至今仍缺乏权威的技术标准,导致整个行业良莠不齐,对大范围推广十分不利。而对于卡车的细分标准则更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内生产秩序的混乱。
目前,在从事卡车产品生产的企业中,高端产品仍然以国外厂商为主。而反观国内卡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低的现状。专业生产卡车产品的企业更少,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秩序较为混乱。
我国高光效、高可靠的发动机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我国的发动机生产近年虽有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仍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目前来看,高性能发动机和功率型发动机,国内能够提供的还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这严重地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卡车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内企业产品技术水平与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争取高端客户方面处于劣势。
卡车的生产过程包括发动机。卡车属于应用下游,产业链的上游具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而下游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国内核心专利缺乏,特别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蓝光核心专利及白光专利缺乏,这将使国内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制。中国本土的卡车生产企业现阶段主要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对掌握专利的大厂构不成威胁,专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但是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旦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专利问题将成为隐患。目前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