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双11”爆仓的尴尬,快递业又迎来“全球化”的挑战。阿里巴巴日前表示,全球化是今年“双11”的重点,也是阿里未来十年的战略重点。这是争相出海的EMS、顺丰速运、圆通等存管大本土快递在跨境运力上的首次比拼。此次本土快递(快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能否继续紧握电商之手在“地球村”一起飞,还要看本土快递在跨境运能上能否像国内这么完美。
快递八巨头已集体出海
企业 业务范围
EMS 中国邮政作为万国邮联组织成员,业务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
顺丰 2013年上线顺丰转运,布局美国、欧洲等地,覆盖200多国家
申通 2014年2月美国官网上线,布局美国、欧洲、俄罗斯、日韩等地
百世汇通 2014年3月联手国际快递企业推中国至全球快件服务
韵达 2014年9月上线美国官网,美国、欧洲、新西兰、韩国等地推转运、直邮等服务
宅急送 今年1月与英国邮政达成合作,提供中欧快递服务
中通 今年3月中通国际正式上线,主推欧洲专线
圆通 跨境业务包括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开通中韩航线
爆仓已是往事
走到“双11”的第七个年头,快递企业的老板总算不用再因为担心“爆仓”而睡不好觉了。多位快递企业负责人表示,“爆仓已不复存在”。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双11”面临的是平衡时效问题,即在快件量与时效间做出平衡。
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经过最近三年的大规模投入,快递企业已经具备应对“双11”快递量巅峰的能力。其实,每一年“双11”都演变成快递企业的一次大规模硬件升级。根据韵达最新公布的旺季服务保障方案,自9月至春节前整个业务旺季期间,韵达将改造和扩建分拨中心45个,储备车辆1000台,储备人员1万人。此外,还将新增各种设备2000套。
除了硬件升级,快递企业也开始对原有邮路进行改造,以此提高效率。申通快递负责人表示,为减少中转频次,申通今年“双11”将增加点对点直流线路,根据业务量制定直发运输计划,“这类似于火车运输中的直达列车”。
菜鸟网络负责人孙建认为,融合、互动是快递业务备战“双11”的新亮点,作息化、系统化则为企业备战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和快递业的融合,快递再不是拼车辆、拼人力、拼仓储资源的时代,大数据将逐渐优化快递的生产方式。”圆通速递在“双11”保障方案中指出,将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终端资源,减轻旺季末端的投送压力。
难与电商全球化匹配
互联网的无界性为电商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可能,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快递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一个个网点铺设的事实。随着国内海淘的兴起,国内快递企业从去年开始已加速布局跨境业务。不过,赵小敏认为,从服务能力来看,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已经达不到阿里“双11”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在全球化布局中,快递业已经掉队。
据统计,从去年底开始,EMS、顺丰速运、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百世汇通、宅急送八大快递企业已经实现跨境出海。某快递企业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布局国际市场尚未到一年时间,只是在少数重要市场开设国际业务,目前尚不能匹配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
去年4月,作为国内民营快递大佬,顺丰上线海购丰运转运平台。据上述快递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跨境业务主要掌握在中国邮政(EMS)和转运公司手里。在洋码头副总裁、贝海物流事业部总经理洪小钢看来,跨境物流不同于国内业务,至少需要两三年的磨合,“快递企业出海做跨境业务要做好长期准备”。
与快递企业加速布局相对应的是阿里电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大的胃口。根据阿里公布的信息,“双11”全球化将是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促销盛宴。去年,阿里在“双11”全球化业务中便涉及200多个国家。
平台抢先布局
曾几何时,电商和快递业作为一对“黄金搭档”一起征战国内市场。但当打开国际之门后,快递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与国际巨头赛跑。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就网络完善度、国际化人才支撑而言,国内快递企业不足以跟上阿里买卖全球的物流体系,但全球有足够多的快递企业可供阿里选择。
在阿里眼中,国内快递业在全球化业务中难以独扛大旗。从去年开始,菜鸟网络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觅合作伙伴,先后与新加坡邮政、澳洲邮政、巴西邮政等多个国际巨头达成合作。其中,继去年5月2.49亿美元投资新加坡邮政后,今年5月,阿里再次宣布以1.38亿美元增持新加坡邮政约5%股权。阿里也在多次国际合作中表示,阿里看重的是巨头在区域内的物流配送能力,以及强大的清关资源。此外,昨日阿里旗下速卖通与菜鸟网络联合推出“AliExpress无忧物流”服务,为卖向全球的国内商户提供包括揽收、配送、物流详情追踪、物流纠纷处理、售后赔付在内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
孙建表示,在全球化战略中,菜鸟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物流平台,有资源、有能力的物流服务商都可以进驻,“跨境物流不同于国内物流,牵扯更多环节,因而也需要更多专业服务商”。
国际合作破题
虽然国内快递企业正在加速国际业务,但在业内看来,想要单打独斗太过艰难。赵小敏认为,国际合作和品牌授权是国内快递企业出海可以选择的最佳方式。
“即便有足够的资本,民营快递企业想要独自出海布局也要困难得多”,在赵小敏看来,文化冲突、法律差异、理念不同成为国内快递企业出海的最大障碍。“圆通今年牵头打造的全球包裹联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这不应由圆通牵头出面,而应该由中国邮政牵头。”
洪小钢表示,快递企业出海需要“两头”都懂,“只熟悉国内市场不行,还要熟悉国际市场”。据了解,目前出海的几大快递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海外布局中采用了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模式发展。赵小敏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当代市场,同时也降低投入、提高扩张速度。
有快递企业内部人士同时坦言,目前阿里推行的全球化“双11”更多的是爆品促销,国际直邮产品相对较少,“商家往往采用国内免税仓发货的模式”。在其看来,全球化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快递企业也完全没必要被电商带乱出海节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以“国内落地配”的身份加入到跨境大军中,分食跨境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