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旗下的中船防务、中国船舶以及北船旗下的中国重工相继发布半年报。其中,中船防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28.63%,净利润为-5.25亿元;中国船舶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3.02%,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43.47%;中国重工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7.74%,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滑85.94%。
船舶行业(船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分析人士表示,民船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军船一般下半年结算的原因,共同导致了船厂业绩下滑。对于上半年业绩唯一实现增长的中国船舶,相关人士称,主要是由于此前接的订单对上半年业绩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船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上述船厂也在积极调整公司架构或者业务结构,中船防务将原属广船国际的实体资产下沉,并成立有限公司;另外,中国重工方面在军工军贸及海洋经济业务方面也持续增长。
民船市场仍过剩
“军船上半年业绩确实不太好,由于军品上半年结算比较少,导致基数较小,就容易引起大幅的波动,军品业绩会在四季度体现比较多,我认为全年不会那么差。”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军船业绩并不能够代表全年情况,但民船市场前景仍不容乐观,“民船价格现在很低,很多船厂不能接单,但固定成本还是很大,加上员工等成本还在变动,业绩不好是自然。”该人士说。
中国船舶是“三剑客”中唯一在上半年实现盈利增长的。据了解,中国船舶以民船为主,涉及的军船业务相对较少。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船舶实现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去年基数不高,“另外,国内的民船可能就是外高桥造船厂会好一些,他们接的订单中有特色的高难度的船舶多一些,受益于集中化的优势,高价高盈利的船都集中在那里。”“我们的手持订单和造船都还可以,完成情况也不错,外高桥(造船厂)的收入占上市公司的一大半以上,那边业绩好上市公司业绩就好,整体来说我们民船还可以。” 一位中国船舶人士表示,上半年业绩主要体现在以前接的和上半年完工的订单,公司老的订单对上半年业绩起到了比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谈及民船后市的情况时,这位中国船舶人士并不乐观。“目前民船市场还在底部,原材料及设备价格下来以后对我们以前的订单还是有影响,但是如果是新的订单,我们可能面临比较大的竞争。”该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差,公司新接订单并没有太大增长,和去年相比还有一些下降。另外,因国际油价下跌影响,上半年中国船舶并未承接海工业务的新订单。
而业绩下滑比较明显的中国重工则表示,受制于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影响,公司于2012~2014年度承接的低价订单合同陆续于上半年完工交付,且原材料、人工等刚性成本有所上升,挤压了毛利率空间,造成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中船防务方面,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黄埔文冲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5倍。但是综合广船国际同期亏损1.74亿元的情况,预计主营民船的龙穴造船亏损幅度较大。
业务结构逐渐调整
虽然上半年造船行业低迷,但是三家企业都在积极调整业务构成。
以中船防务为例,上半年完成黄埔文冲收购以后,公司名称由“广船国际”变更为“中船防务”。公司也于7月底披露,将中船防务旗下包括广州广船大型机械、中山广船国际船舶、广船国际海洋工程等15家子公司的股权,全部过户整合至全资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位中船防务人士称,鉴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此举将把中船防务打造为平台型公司。“就是说未来上市公司将成为一个控股型公司,比方说要做资本运作肯定是以上市公司名义去做,但是生产实体还是下面的子公司,例如此前收购的黄埔文冲,原来的广船国际实体资产也会下沉变成有限公司。”
这位人士表示,未来上市公司中船防务将只管理资产,不负责生产经营运作,这样也为今后发展打开了空间,“比方说未来再收购什么公司时,直接将其搭载到中船防务这个平台下作为子公司就可以了。”按照目前的规划,中船防务将涵盖中船黄埔文冲、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以及广船国际扬州公司。
中船防务在更改后的公司名称中添加了“海洋装备”的字眼,上述人士表示,海洋装备包括海洋防务、运输、科考以及开发装备,目前公司是四大业务全覆盖,加上“装备”字眼表明公司是一个制造型公司,“中船防务实际上是中船集团在华南地区打造的一个资本运营控股型平台。”
对于中国重工而言,上半年业务结构中的一个亮点在于其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订单达到333.49亿元、增长115.11%,其中主要包括出口巴基斯坦常规元级潜艇订单8艘、海工辅助船15艘、海洋工程平台2座、重型浮船坞1座等。
上述分析人士称,中国重工去年以来军工、军贸的比例就明显加大,对业务结构也有一定影响。不过在其看来,中国重工的另一个机会在于此前中船重工承诺的资产注入,如果该承诺资产达到注入的触发条件,将有望尽快注入中国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