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公车改革方案, 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其中明确规定除副部级以上公务员,其余公务员将不再配备公务车,改为货币补贴,多余的公车也将通过拍卖机构公开拍卖。而据统计,仅中央国家机关本级涉及改革,需要拍卖的公车就有近5000辆。
而近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上半年政府委托机动车拍卖(拍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成交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亿元,增幅79.4%。这5亿元基本上是各地公车改革带来的公车拍卖的成交额。并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还在会上说,全国公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公车拍卖数量明显增加。
公车拍卖,其实很早以前便被普遍提及,且不少地方有实践案例。如广州便在2004年举行了广州史上首场公车拍卖会,1000多人竞标43辆公车。而自2011年以来,随着温州、上海等地车改政策陆续出台,公车拍卖业务一直在持续上升。从2011年到2014年6月,各级政府委托的机动车拍卖业务成交额达46.6亿元,其中上海、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公车拍卖成交额处于前列,共成交20.2亿元,占近三年多来政府委托机动车拍卖成交额的43.3%。
按照规定,参与公车拍卖的人,需要交纳公车挂牌价的30%作为保证金。目前,公车拍卖的保证金是1万元。但是在实际中,不免发现经常有“定向拍卖”的案例。2012年7月,河南省中牟县对43辆公车公开拍卖,共拍出39.11万元,平均每辆仅9000元左右,且只有40多人参加竞拍;温州第五次公车拍卖时,一辆奔驰车仅拍出2.4万元;某地一辆普桑轿车以“白菜价”600元拍卖成交。
据悉,目前拍卖公车的溢价率一般在50%左右,从实际的交易价格来看,89%的公车实际交易价在5万元以下,实际交易价在5万元至10万元的占8%。同时,不少被拍卖公车最后的买主是原车辆使用者,如五粮液拍卖的公车中,就有很多被中层干部回购。
对于公车拍卖,一直以来有两点质疑的声音:第一是质疑公车拍卖价格过低,能否起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第二是竞拍者是原车辆的使用者,能否保证竞拍的公平公正?
对此,作为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商务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公车改革中发挥拍卖的“公开、公平、公正”作用,加强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处置工作的有序和高效。此外,也有不少公车拍卖引入纪检监察系统,保证拍卖的公开公正透明,如五粮液公车拍卖中就有宜宾市国资委纪委、宜宾市工商局及五粮液纪检监察部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也表示,各地首先要出台车改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公车拍卖的一系列标准程序,如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的选择方式,底价的确定方法,并明确拍卖的全部流程,以及监督办法和法则。在拍卖前,应先网上公示车辆信息和底价,通过全程公示来预防暗箱操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