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时57分,北京至上海的1461次列车缓缓驶离北京站。
27日上午11时,北京站13号站台,身披绿衣的1461次列车静静地等待旅客上车,11时57分,它准时出发奔往上海,完成它的最后一趟使命——此后,这列跑了近20年的“绿皮火车”将光荣退役。
京沪间惟一一对“绿皮火车”1461/1462次,曾在京沪铁路线上书写了一个神话。在铁路大提速的背景下,这趟需要23小时40分才能从北京到上海的列车仍以它低廉的价格、稳定的线路,吸引了许多“回头客”。88元,从北京到上海,这个价格在眼下也几乎成为一个奇迹。
26日,1462次“绿皮列车”从上海开往北京的最后一趟旅程前,上海车站特地为这个熟悉的老朋友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1461次列车长黄斌对这个老伙计更是依依不舍,尽管夏天暴热、冬天味大,但它的皮实耐用,让这趟线儿上的列车员们很是省心。
27日早上的北京站售票厅里,不少购买1461次列车车票的旅客颇感意外:“158元?不是88元吗?……啊?换车了?” 家住上海浦西的陆灵华拿着手里的新车票格外感慨,“我坐这车都坐了五六年了,还真是坐出感情来了。”他赶紧从钱包中掏出前两天的车票,“这几张老车票我得好好保留作个纪念。”
售票人员说,1461/1462次列车换车后的最低票价为硬座158元,尽管涨价了,但也仍是京沪间最便宜的火车票。
动力靠燃煤 更换为环保
“绿皮火车”曾给几代国人留下深刻记忆——深绿色车身、白色标牌,烧水、做饭、取暖全都靠燃煤解决,开行时随着呜呜的火车鸣笛,车厢顶冒起黑烟。老铁路人对这种车可谓感情深厚。
据了解,新中国“绿皮火车”的历史从建国时就开始了,最早的绿皮车很多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车型,上世纪60年代我国自产的普通客车21型大面积更替使用,获得好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普通客车22型逐步替代21型并沿用至今。
更换“绿皮火车”主要是从低碳环保角度考虑。
“绿皮火车”无电力,烧水、做饭、供暖等动力全靠燃煤供应,而大量使用煤炭,也使车内积碳过多。夏天只能靠电扇吹风降温,车内温度动不动就达到45℃,往年暑运期间乘客热晕在车内的情况也曾发生过。更换空调列车后,车内动力倚靠电力,能源清洁外,舒适度上也有天壤之别——过去烧煤的茶水炉将被电开水炉取代,旅客能随时喝到开水;冬夏空调也都全部依靠电力;餐车做饭的明火也将被电磁灶代替。
北京“绿皮火车”剩下不足10对
京沪间惟一一趟“绿皮火车”正式退役后,北京铁路局管内还剩的不到10对“绿皮火车”也将逐步淘汰,全部更换为新型空调车。
北京管内目前开行的“绿皮火车”已经不足10对,都为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普通客车22型,以跑涞源、滦平、承德等短途为主。从7月1日起,太原到北京西的6096/5次“绿皮火车”正式停运;包头到北京西的1116/5次列车也将从“绿皮火车”升级为空调车,票价由原来的硬座53元调为硬座63元。
至于“绿皮火车”退役后的去处目前尚无定论。外地铁路局曾将淘汰下的“绿皮火车”放置在废弃铁路线上,改装成酒吧,颇为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