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各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竞相争夺的制高点。陕西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要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必须以为抓手和动力,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使智能制造产业成为陕西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陕西省智能制造产业培育成效斐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深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立足本省优势,加大推进力度,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基础装备和关键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加速器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14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4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立项数量居全国前列。工信部在陕西召开了“全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充分肯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工作。
对于目前陕西省智能制造的现状,省工信厅厅长张宗科介绍,当前,陕西省智能制造在3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企业在智能改造方面成效突出。部分大中型企业率先加快生产线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着力推进基于精益管理的智能制造工程,大幅度提升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14个重点领域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绩效取得了明显提升和改善。
二是产品智能化升级趋势明显。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陕西省制造业正在向“数字一代”“智能一代”升级,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如秦川机床研制发展圆锥磨齿机打破了国外对大型船舶用主驱动齿轮加工装备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是服务型制造助力制造业不断提质增效。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运用,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正逐步从主机产品的一次性销售,向设备成套、工程总包、工业服务及设施运营等综合性智能化服务方向发展。陕鼓集团就是国内最早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成功转型的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大幅提高。同时,他们开发的能源互联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将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能效利用耦合集成,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好的叠加优势。
智能智造助力陕西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为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整体规划,陕西省先后制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成立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和组织,开展了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企业,认定了一批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智能制造正在成为我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重塑工业增长动力,建设制造强省,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
张宗科表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与先进省、市的经验,我省智能制造产业推进要从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创新智能服务等方面通盘考虑、分类施策,系统推动。
当前,发展智能制造必须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基础装备上,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是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也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陕西省在高档数控、、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方面有了一定基础,部分产品走在了全国前列。如秦川集团承担了国家高档重大专项课题16个,获得国家专项资金7亿元,省内配套资金3亿元,其研制的数控磨齿机、螺杆磨床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宝鸡机床在全国通用数控机床领域优势明显,汉江机床、汉江工具在滚珠丝杠、高速高效复杂刀具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特色突出。
张宗科说,陕西省要重点将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产业化,抓好总投资27亿元的秦川集团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机床整体搬迁改造、汉江机床滚珠丝杠等11个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机床可靠性和精度,打造整机结构合理、核心功能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力争将陕西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带动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产业跃升发展。
在3d打印领域,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已成为工业4.0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经途径。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西安交大、西工大科教优势明显,近700项专利数居全国第一,培育形成了西安恒通、西安铂力特、西安赛隆、西安光机所等一批增材制造设备生产、材料制备、产品加工及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模具等诸多领域。
目前,江苏、天津、北京、深圳等省市在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方面,势头也都非常迅猛,陕西省如果再不努力,就会丢掉这块优势。所以,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抢先布局,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西安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的技术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力推进西安铂力特产业基地、西安塞隆电子束设备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西安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增材制造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在关键智能部件领域,要紧紧依托陕西省现有优势,积极发展分布式控制、动态自组织工业网络与现场总线、控制装置、智能识别装置、智能工业网关、驱动器、变频器、传感器、cnc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部件,提升我省整体智能装备技术能力。
多措并举确保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陕西省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靠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紧抓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敢于创新、不断突破,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张宗科说,陕西省要确保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一方面,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争取陕西省更多企业获得国家试点示范和专项支持,增强我省智能制造在全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先在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智能终端、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和增材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省级示范企业,直接切入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企业,率先开展智能改造升级,形成有效经验和模式后,尽快在全省推广应用。2017年和2018年,陕西省确定40户企业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分两批,每批20户企业)。
推动陕西省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智能制造产业的培育和推进工作,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省工信厅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制造项目,2017年列支8000万元,支持了23个省级示范项目,获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向和企业智能改造升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基金投资规模;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目前,省工信厅已与中信、省工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强化机构、金融机构与省内企业的银企合作,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围绕智能制造全产业链融资需求,创新专门的产业链产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陕西省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协同创新。首先要突出“双创”推动作用,加快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支撑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产业。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优势,突出西电、陕汽、陕鼓、三星、铂力特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方式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重点研究解决企业智能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进程,着力提升重点企业制造全过程、产业全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对外合资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吸引西门子、博世、施耐德等国际先进企业在我省设立智能制造专业机构,深度参与陕西省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样板工程,助推陕西省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相关研究报告
加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加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加速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