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3D打印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对象。在各国研究人员的推动下,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并给相关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增材制造新项目正式启动微纳3D打印有望实现突破作为前沿技术之一,3D打印的发展状况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让3D打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先后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多项政策。
近两年,在政策引导和业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下,我国3D打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1月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项目启动会隆重召开。在业界人士的见证下,《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项目正式启动。《微纳结构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项目正式启动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发了业界人士的热烈讨论。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微纳3D打印在最近几年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项目的启动对于微纳3D打印的应用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从总体来看,3D打印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宏观方面的,即大尺寸的3D打印技术;另一个是微观方面的,即能够制造出精密结构的3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被研究人员称为微纳3D打印。在宏观应用方面,3D打印已经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建筑、陶瓷洁具、动漫手办等诸多领域。与传统方式相比,3D打印在大尺寸产品制造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在飞机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等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制造方面,3D打印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出设计对象的面貌,让产品更加逼真和生动。
在微观应用方面,3D打印可以用于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生物科技、微电子等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D打印在光学、医疗、电子等行业微型精密器件制造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社会公众对于3D打印在宏观方面的应用较为熟悉、认知较为深刻,对于其在微观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那么,微纳3D打印和“传统”3D打印的区别是什么呢?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微纳米技术开发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微纳3D打印和“传统”3D打印的主要区别在于,微纳3D打印能达到较高的精度。目前,微纳3D打印的精度能达到细观、微观和纳观(即十亿分之一米)级别,这一特性就使微纳3D打印能批量复制微小结构,并制造出真正处于微观级别的器件,这些器件在细节和精度上效果更好。
具体来讲,借助微纳3D打印能制造出哪些产品呢?目前,借助微纳3D打印能制造出的精密器件种类非常多样,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例如,内窥镜、心血管支架、特定的电子接插件等。通过运用微纳3D打印,内部结构复杂的心血管支架成型更加容易、成本显著降低、制造效率也更高。
不管是宏观应用也好,微观应用也罢,虽然3D打印技术研发及实际应用日益火热,但是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材料和设备成为了两大限制性因素。由于3D打印设备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稀有材料研发困难且价格昂贵,3D打印目前只能用于模具铸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非核心零部件的替换生产领域。此外,专业人才缺乏、行业标准尚未完全建立等因素,都制约了3D打印短期内的大规模应用。
如今,3D打印行业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3D打印企业正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并努力通过整合设备、软件、材料等系列产业链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整体制造解决方案。基于其具备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实力,这部分企业将在某一时期内占据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复制其他企业技术及运营模式的企业,只能通过倒卖设备或提供低端打样服务存活。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并被迫加强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3D打印也一样。在业界人士的推动下,微纳3D打印有望在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全新的突破,并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相关研究报告
微纳米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微纳米技术开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微纳米技术开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