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场景加速落地
24日,首届世界声博会在安徽合肥开幕。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能说会唱的家电、会检测健康的“魔镜”……一系列应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黑科技产品揭示了AI产业发展新趋势。科技发烧友谭磊20年前上小学写作文时曾期待,“清晨,我被机器人叫醒时,餐桌上已摆好我爱吃的早餐。”当在声博会现场参观半天后,他兴奋地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之快超出我的想象,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语音为主、以键盘触摸为辅的人机交互时代”。
如谭磊所见,声博会现场描绘出一幅未来生活场景:起床洗漱,镜子为你查天气读新闻讲笑话;独处时,机器人陪你聊天;孩子做功课,机器人来检查背诵、跟读打分,还能出具个性化学习方案;卫浴、冰箱、风扇、咖啡机……曾经冷冰冰的机器开始“能听会说”,无需按钮便可像人与人一样远距离交流。
一张“1分钱体检”的海报吸引了参观者刘霞。她坐到“魔镜”前,双手触碰内置传感器的台面,很快一份包括“呼吸、骨骼、眼部”多项检查的体检报告随之而出。“这是一款身心健康评估机器人,通过采集人体光谱波、脉搏波、生物电磁波数据,筛查亚健康状况。”
“AI+”正加速与各行各业融合。作为传统沙发厂商,芝华仕前不久发布一款智能沙发“小芝”,通过融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技术提升产品“卖点”,让消费者不仅可以语音调节沙发伸缩,还能点播音乐、查询信息等互动。
“未来3-5年后,人工智能将会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它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说。
技术迭代数据积累机器更加“懂你”
早在2010年,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准确率在实验室里是80%,推向市场因噪音、口音等原因准确率只有60%,如今离线语音识别率达到95%以上。“50%是技术的进步,50%是数据的积累,现在每天有大量人次使用我们的技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步,后台积累的数据数量及质量提升,人工智能产品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人机交互更加自然。
“以前主要依赖在线网络搜索,来回答提问,如今随着数据大量积累与机器学习,回答更加机智,甚至可以实现离线交互。”谈起产品升级,勇艺达机器人产品培训师覃静静指着一款家庭陪护机器人滔滔不绝。
在科讯嘉联公司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智能呼叫机器人,“根据接听者性别、还款情况,针对性变化音量、语气及所说内容。”公司负责人熊京萍介绍说,2016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开发1000多种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智能呼叫机器人,每天通话量60余万次。随着网络提速、算法进步、数据学习,呼叫机器人越来越智能。
在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魏思看来,“今天的人工智能助手还只能帮我们解决10%的工作,但很快,它可以解决30%甚至80%的工作,未来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帮我们解决90%以上的工作。让人类可以去做更具创意的事情。”
市场加速爆发撬动经济新增长点
在咪鼠科技公司展台前,语音可控制的“智能鼠标”引起参观者围观体验。三年前负责人冯海洪依靠一个PPT讲述产品概念与梦想,成功说服“中国声谷”负责人,入驻创客空间。如今4人创业团队已成长为40人公司,并在深圳设有研发中心。“每分钟可实现语音输入400字,识别率高达98%。过去一个月的预订量便有10万只。”
作为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自2013年建立以来,目前已入驻350余家企业,跟进在谈项目超过250个。今年1-8月,实现产值约420亿元,同比增长约30%。
“中国声谷”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随着政策加速落地、技术迭代加快、数据持续积累,人工智能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正在加速爆发。“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了20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了200亿元。”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任利华说。
人工智能产业崛起,正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在原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看来,“人工智能将开辟新经济的主战场”。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我国在算法、芯片等方面的原始创新仍有短板,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话语权,才会在未来市场应用中更具优势。
相关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