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正重塑新型城市用能方式。同时,当前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总体较低,各能源系统间缺乏有效的融合贯通和协调发展,再加上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亟待转型发展。因此,城市能源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不仅对推动能源变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驱动城市提质升级。
不一样的城市需要不一样的能源。近年来,各地政府携手能源行业企业,积极应对城市转型发展中能源“需求量大、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协调不足”等问题,根据不同城市的转型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类型的能源变革方式,对加快推进第三次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辟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城市能源转型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随后,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根据规划,雄安新区将全面推进再电气化,供应侧实现外来电力100%清洁化,成为全球首个全时段100%清洁电能供应的城市电网,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52%以上。这体现了我国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决心。其实,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对能源供应、配置、消费全环节向绿色、低碳、高效变革进行了尝试,收获了不少有益经验。
城市和能源需协同发展
“晚上下班前就可以在手机上启动家里的空调、热水器,到家后,家里温度舒服、冲澡的热水也烧好了,方便又节能。”说起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程先生一脸满足。据了解,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由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是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
走在生态城中央大道上,可以看到太阳能光伏板绵延数公里排开。“这些太阳能可以直接供给小区居民使用,剩余的还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此外,生态城的公用建筑、酒店都安装了新能源系统。”生态城供电服务中心主任秦丽杰向记者介绍。从缺电到“电从远方来”,再到城市内外供能、用能更加智能化,能源和城市正在相互成全之中变得更完备。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表示:“当前社会,城市与能源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能源供给保障城市发展变成现在的能源驱动城市发展。以前城市‘大’,能源‘小’,而现在需要平行考虑城市与能源的关系,城市、能源和相关产业需要协同发展。基于此,我们院提出了‘城市+能源’的概念,而非城市中的能源系统或能能源下的某个城市。”
为此,2017年8月,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与苏州市政府采用股份制方式,共同组建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这是我国首个城市能源研究院,标志着我国在推动能源变革、深化城市能源领域重大问题研究、促进城市与能源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清洁绿色发展众所瞩目
“城市占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费了全球2/3以上的一次能源,产生了70%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从能源密度来看,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国际一流大都市核心区电力负荷密度达1.6万-2.6万千瓦/平方公里,即高峰期每平方公里1小时内仅用电就需消耗约5-8吨标准煤。”李伟阳用一串数字道出了城市对能源的巨大依赖。
可喜的是,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和能源供给模式的创新,中国城市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巨大变革。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用能和供能模式转变也正在我国越来越多城市实现。以北京为例,身处其中,能明显感受到近几年来北京能源结构优化带来的益处。
“去年冬天的雾霾天少了,除了老天帮忙之外,更主要应该是因为煤改电的功劳。”家住北京顺义区的王女士觉得自家的煤改电为治理雾霾做了贡献。2017年3月,随着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停机备用,北京实现了发电厂无煤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同时,在能源消费领域,北京的用电无煤化也在加快推进,从供暖领域的煤改电到交通领域的电动汽车应用、充换电设施建设等,涵盖衣食住行。
分析北京近年来推动能源变革的经验发现,无论是降低煤炭消费量、提高外来电比重、加大天然气转化利用力度,还是推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发展,电力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平台作用。“当前北京外受电占比约70%,是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95%。”北京市电力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在河北,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电源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届时,北京市将实现100%电力来源清洁化。
城市能源变革是大势所趋
不仅在京津冀,不光是依赖外来能源输送,更多城市在挖掘内部供能的潜力和多样性。在上海,去年底国内规模最大新能源汽车光伏超级充电站投运,每日可满足400辆电动车充电。上海还在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一城,2017年新能源汽车实现推广上牌约6.1万辆,累计推广达到16.6万辆,居全国第一。
无论是在西北的青海、甘肃,还是在西南的四川、重庆,亦或是在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无论是发展更清洁的能源,还是建设更智能的电网,或者是试点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体系,众多城市都在能源变革的路上书写着各自的篇章,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新型能源系统的推动下提质升级。
相关研究报告:
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