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启动一项重大举措,将人工智能和类似的设备一起应用到医疗保健事业中,这将是一项伟大的壮举。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趋势反映了西方国家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然而,在中国,对数据和新技术使用的限制更加自由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更加明显。在中国,每1000人中有1.5名个医生,而美国只有2.5名。
总部位于北京的亿欧智库咨询公司的数据中显示,目前有131家公司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下个月开始,北京的一家医院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所有的肺部扫描。
中国已经呼吁将这项技术用于电脑的医疗诊断,这将是在2020年前实现人工智能的宏伟计划的第一阶段。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IDC预测中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市场将在2022年达到59亿元。中国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瞄准了这个市场,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开发和研究人工智能诊断设备的研究部门。
在中国,人们更愿意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领域。而在西方,人工智能的进步引发了关于失业的争论。然而,在中国的医学领域应用人工智将迎来巨大的挑战。因为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哪位医生有勇气能对这一项新型的诊断办法负责。在去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人工智能诊断设备纳入了其允许的医疗设备清单里,但企业在确定价格之前,需要申请每一种产品的认证。
北京的一名口腔修复专家吕培军正在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一种能够设计假牙的人工智能程序。他计划在今年年底进行该算法的临床试验。北京的淋巴瘤医生刘鹏正在与清华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该算法可以利用超声波数据检测由淋巴瘤治疗引起的血块。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在去年的中国医疗执照考试中,iFlytek和清华大学联合创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的得分超过了96%的选手。让机器理解不同事实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将这些发现运用到推理和决策中去是创建这一系统的困难所在。
它的核心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特别擅长处理医学问题。该算法通过计算用数学表示的单词之间的统计相似性来寻找需要的证据来回答一个特定的问题。对测试结果的详细分析表明,机器永远无法战胜人脑。在强大的人脑思维面前它只能甘拜下风。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医生这个职业,但并不代表未来不行,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你愿意让人工智能为你看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