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增资扩产,而在这样的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在国外品牌缺货问题下,国产机器人企业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产机器人(包含多关节、SCARA、delta、直角坐标、AGV)累计销量超过4.5万台,同比增速超45%。其中多关节、AGV的增长最为明显,增速超50%。
全球缺货现象凸显
得益于汽车领域,3C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出现了“井喷”的现象,缺货问题接踵而至,尤其以减速机企业和本体企业为甚。首先是全球减速器市场的暴增,据《高工机器人网》证实,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这两家减速器巨头都出现了缺货、交货期拉长的情况。在2017年,哈默纳科的交货期已经延长到8个月了,新宝也延长到4个月的交货期,而国产的谐波减速机更是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绿的谐波相关负责人表示,缺货问题确实存在,绿的减速器出货量同比增长近100%;绿的已开始提升产能,年产50万台的新厂区将于明年正式投产。其实,不单是谐波减速机市场出现缺货的现象,丝杆、导轨等零部件都出现了缺货的情况。多家机器人本体企业月销量超过100台甚至达到300台以上,带动国产的核心零部件有了实质的进步,控制系统、减速机、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等国产化替代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2017年是整个自动化行业的大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机器人企业的销售情况都非常好,包括abb、发那科、库卡、安川,都出现了供不上货的情况,而且货期都很长。他们基本上都不接小单,大单都是10-15周的货期。”新时达(002527)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中国市场从2013年开始就连续出现了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都在40%左右,今年上半年尤其特殊,工业机器人行业出现了小的“井喷”状况,大部分的企业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也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
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增资扩产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际知名机器人厂商开始扩大产能。2017年1月11日,kuka举行中国二期厂房奠基仪式,宣布再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安川电机、川崎、发那科、那智、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等日系品牌厂商也纷纷宣布以各种方式扩大产能。发那科宣布将投资约630亿日元在茨城县筑西市新建工业机器人工厂。安川(中国)机器人二期项目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开工,安川电机宣布,将扩大位于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厂产能,将生产能力提高到目前的2.5倍,争取年产1500台。
2017年9月,川崎重工新增三条装配线,扩大在中国的机器人生产。几乎在同时,ABB公司首席执行官UlrichSpiesshofer表示,他们计划将机器人生产能力提高一倍,以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17年10月,现代重工宣布成立工业机器人子公司,欲登世界五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宝座;三菱电机称,将扩张其常熟基地第二工厂,其规模将达到原来的2倍,计划5年内将在中国的工厂自动化设备的销售额提高五成。
爱普生的产能同比去年已经悄悄地提高了一倍,目前,所有型号的机器人产能加起来大概在3000台/月左右,年产能可达三~四万台。与此同时,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也陆续采取了措施。在国产减速机领域,力克精密表示已通过引进设备进行扩产;恒丰泰于2017年下半年扩产,预计2018年产能达2万台,目前产品以出口海外为主。相比较扩比较难的减速机来说,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增资扩产则呈现出“四处开花”的局面。
2017年6月23日,德梅柯未来工厂落成典礼隆重举行,这座工厂占地61,272平方米,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正式投产。2017年9月15日,格力宣布将投资150亿元在洛阳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在2017年,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年产10000台套工业机器人新工厂,上海新时达子公司晓奥工业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汽车智能化柔性焊接生产线项目新建厂房(一期工程),新时达集团众为兴松山湖项目相继奠基。
埃斯顿原有的年产1500台机器人的燕湖路工厂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埃斯顿正在加快新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这个项目完成后,产量可以达到15000台/年。此外,还有珞石科技在山东投建占地20000余平的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同川科技、科大智能(300222)也加大了建厂力度。
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实现大幅增长
不少机器人企业都表示,今年的增长势头确实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而对于国产机器人来说,国外品牌的缺货问题无疑是一次机会。早在2017年减速机缺货问题出现之初,业内分析人士就曾预言,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增长20%—30%不是问题,然而目前的发展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都表示实现了翻倍增长。
曲道奎指出,现在不仅是大型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开始使用机器人,而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汽车、电子行业,在诸如五金、石化等其他行业也都开始用机器人。“机器人已经成为制造业里通用的、一般化的生产设备。”
2017年8月10日,新时达机器人与广东利迅达签订300台工业机器人供货合同。这是继2月份和4月份分别签订300台和170台机器人订单之后,新时达第三次曝出的大订单,加上前两次订单后,新时达已累计获得机器人订单量近800台。事实上,据新时达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时达2017年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000台,仅2017年上半年机器人销售量已经达到1200台。
2017年上半年,埃斯顿公告称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71.46%。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74%。而新松机器人半年报显示,2017上半年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5.47%;净利润为1.8亿元,同比增长6.67%。工业机器人是新松营收的主要来源,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营收超过3.4亿元,占总体的33%。
业内人士表示,整个制造业在复苏,前两年“机器换人”一直是在呼吁的阶段,这两年慢慢开始落实,国产品牌也在逐步成熟,集成商和用户对国产品牌的态度也从之前的怀疑到慢慢开始接受,经过了实际的验证之后,大家发现国产机器人企业确实在不断在进步。
2016年,国产机器人企业中只有埃夫特突破了1000台的销量,卫冕销量冠军。而2017年,在市场行情大好和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努力下,有多家企业都有破1000台销量的趋势,除了预计能突破3000台的埃夫特以外,还有新时达、埃斯顿、启帆机器人、华中数控(300161)、广州数控、欢颜自动化、图灵机器人等。
事实上,在不少企业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机器人中国市场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而国产机器人真正的“上升期”已经到来。
相关研究报告:
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