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包括机床行业在内,基础薄弱,制造水平还在中低档范围徘徊。
其实,“低档货”的标签一直困扰着我国制造业,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屡见不鲜。举个例子,我们在低压电器、紧固件、轴承等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可以实现大量出口,但高端产品却一直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中。这种现象在机床行业尤为明显,甚至有人感慨:我们除了厂房,其他都是进口。事实也近乎于此,我们工厂里大型的生产机床以及高顶尖机床,几乎全部是“洋货”。而这种现象存在,除了创新、技术等客观原因之外,究其根本就是“基础不牢”。
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沈阳机床i5系统的发布、大连光洋高端精密制造的创新,都证明我国具备向高顶尖技术领域发展的能力。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相对于个别的闪光点,我国机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国工业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同样机床行业分布也不均衡。我国较有实力的机床企业有沈阳机床、济南二机床、秦川机床、宝鸡机床、武重机床、大族激光、大连光洋等。从这些机床企业分布来看,行业整体地域发展并不均衡,除了部分地区存白问题外,发展水平高低也有很明显的地域差距。
除了地域发展不平衡,机床行业发展不充分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小机床企业实力悬殊,与国外机床企业技术差距大,距离行业顶端距离远。简而言之,我国无论高端还是低端机床,都没有实现充分发展,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方面低端机床泛滥,影响行业价格;而另一方面,高端机床发展不够,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等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和技术研发,制约我国机床迈向高端。
三是供给不充分。随着工业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大数据”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但于此同时,机床行业整体供给质量却亟待提升,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高端制造极度匮乏。造成了低水平产品没人要,高水平产品供不上,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现状。
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快机床行业发展,首先要谋划行业布局,减少地域实力差距;其次加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形成品牌效应,掌握核心竞争力;最后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对于发展较为充分的低端市场优中取精,对于发展欠缺的高端市场要重点培养,鼓励发展。
除了从机床行业自身找问题,大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机床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对机床行业影响往往是是致命的。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机床行业往往独木难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床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统计,从2011年起,机床行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持续呈波动下行趋势,行业亏损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359家增至2016年的818家,亏损金额由2011年的15.99亿元增至2016年的72.77亿元。这样的结果和我国制造业大环境不景气分不开。另外,无序的市场环境也制约了机床行业的发展,成本高、利润低、价格战,往往把好好的企业拖入债务的漩涡。这从大连机床破产、昆明机床下市危机以及沈阳机床资金重组中就可见一斑。
机床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作为“工业母机”,它与众多行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改善机床行业发展现状,一个健康、稳定的大环境至关重要。简而言之,机床上游基础制造业薄弱,难以给予机床行业有利的支撑;机床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且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技术双双薄弱,难以占领下游市场,平衡供需;制造业发展大环境欠缺,缺乏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机床行业发展不足,并非一个方面的原因。同样,想要改变机床积弱现状,也非一日之功。中国机床离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制造业正在逐步发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政策是整个制造业的喜讯,也是机床行业的发展机遇。“饮冰十年,难凉热血”,相信中国机床也能如涅盘之凤,走向辉煌。
相关研究报告:
机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