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从来不是GDP数值中的主角,如同浙江许多地方一样,尽管经济社会一路高歌猛进,但路桥的农业并没有在这股浪潮中被边缘化,反而在同步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这背后,农业机械化绝对功不可没。农机化道路并不好走:土地严重碎片化,人均耕地面积少,决定了许多大型农机难以施展拳脚。
以畜牧业为例,过去清粪直接用水冲,再加饮水器设计有一定缺陷,导致水浪费现象严重,关键还加大了污水量和处理成本。对此,这几年,路桥锁定10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推广自动饮水、自动干清粪、自动喂料等机械化设备。通过干清粪工艺,可减少20%的冲水量;使用碗式饮水器,可减少50%的水浪费。
成立于2007年的浙江百龙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引种、育苗、试验、示范、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企。现在,运用蔬菜育苗流水线、育苗轨道运输机、喷滴灌等设备,公司年育苗数量可达1亿株,可服务5万亩蔬菜生产。记者了解到,在路桥的蔬菜产业中,这种满满的“科技范”如今已成为育苗新亮点。
现在,农机不光在生产上有用武之地,还能替代人工进行巡查山林、资源普查、物资投放、应急救援等。没错,这种农机就是无人机,它可以精准定位、导航和规划路线,还可以实现窄距飞行模式,穿越林区狭窄的空间,拍摄镜头实时反馈至移动端,既安全又高效。
2016年,路桥被列入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浙江省第一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区。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农业机械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目前,路桥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8万台(套),其中粮食生产机耕率、机械植保率、机收率接近10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解剖路桥“机器换人”惊人速度的背后,记者发现,除了政策创新外,建立农机产学研推的协同平台,这种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它解决了谁来生产、谁来研发、怎么推广,以及如何与生产实际紧密衔接的一揽子问题。过去在路桥,农机装备制造尽管是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达110亿元,但规模普遍偏小,由于缺乏资金、平台等,科技创新能力自然难以提升。为了弥补这一短板,今年,路桥投入近2600万元启动建设台州首个农机创业创新产业园。今后,这一园区将集结农机展示展销、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金融信息、平台交易、教育培训和检测维修等多重功能,吸引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高质产品的入驻,促进农机行业向高端智造方向迈进。
农机管理水平低、农业生产精准度不高,一直是个大难题。对此,路桥计划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来推进智慧农机、智慧农技和智慧畜牧等平台的融合,提升农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这样的理念同样将植入到智慧林业云平台中,不久的将来,先进的云计算、无线传感网、移动计算等技术与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以及森林消防的预警和响应、护林员的管控与发展等,这些都将在一个平台之上,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
一直以来,有机户无事做和无机户用机难是一对矛盾体。这一矛盾要如何解决呢?路桥就从机制创新入手,通过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中心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机走进更多农户家。台州市益合粮食专业合作社与路桥公投公司合作,投资700万元配备了国内一流的粮食收储、加工装备,接下来,还计划投入49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提供“一条龙”农机服务。据了解,过去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机社会化服务普遍单一,如今逐渐向产后的烘干、加工等延伸,提供全程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
除了这种纵向延伸,横向的抱团同样日趋成熟。路合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15位农业主体联合组建,成员中,有的聚焦农机产品展销,有的专攻科研,有的擅长检测、维修,还有的只是单一环节的育秧、烘干、加工,通过抱团后,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统一注入到农机公共服务中心,不仅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关键有了市场竞争力后,服务面积不断扩大。
在机制创新上的另一大变化,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现在,许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出击。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服务机制,积极推动订单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等服务方式,拓宽和延伸服务范围和领域。目前在路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到314家,光订单作业面积就超过了6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达到3万亩。
相关研究报告:
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