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上世纪50年代英国制造、“服役”60多年的MATRZX2660大型龙门外圆磨床,经过江苏晨光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能工巧匠们两个月的拆解、探伤、检测、组装,并植入当代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新技术后,变成了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加工精度达到二级以上的高端全新机床,而“再制造”的价格只有同类进口设备的1/10。
这台进口旧机床的“老东家”——山东博特精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民专程来泰致谢,又送来一台上世纪50年代德国产LINDNER4米螺纹磨床。“这台旧机床虽然使用60多年,但床身、导轨、车头箱等基础大件完好,只要更换少量零星部件,进行智能化改造,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变成一台高精密自动化螺纹磨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机床专家、江苏晨光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善元对机床“会诊”后说。
“机床是装备制造加工业的‘母机’。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从当时机械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国家进口了一大批高端机床。”陈善元介绍,这些旧机床虽然“服役”几十年,但其精密铸造、传统工艺淬火的基础工件年代越久,应力与精度稳定性越好,工件耐疲劳、抗变形能力越强,应用价值也特别高。“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旧机床的‘高基因’机体,更换‘大脑’和‘心脏’,让它们重新‘上岗’,既降低了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成本,又适应了当今世界节能、节材、绿色制造的新趋势。”
“机床再制造绝不是一般概念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国内外传统先进制造技术的继承与创新,是将当代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技术整合,需要一支强大的技术力量作后盾。”江苏晨光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翀介绍,晨光公司与南航、西安交大、浙大、哈工大学等知名院校紧密合作,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再制造体系。第一步,对旧机床进行结构特点、制造技术分析,确定其利用价值;第二步,对旧机床机体进行拆解与探伤,确定机床部件的取舍与专业加工方案;第三步,对可利用的相关部件本着“能用则用、能改则改、能换则换”的原则,进行修复性加工和精密再制造;第四步,按照客户对再制造机床精度、性能、结构要求以及特殊订制条件,确定驱动部件、控制软件、液压伺服控制以及机械手机器人联动技术配置方案,实施智能化改造。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床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统计,截至目前,江苏晨光公司已为山东博特精机有限公司、陕西航空某军工集团、南京工艺装备制造公司、陕西汉中宏峰机械公司、北方歧山机械公司、山东修瑞德节能环保科技公司等国内若干知名企业再制造“高基因”机床40多台套,累计实现营业额2亿多元。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已将机床列为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发布了《再制造产业“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制订了《绿色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这标志着机床再制造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陈善元表示,江苏晨光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再制造产业领域,加速技术创新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全力推动建立再制造产品认定国际互动机制。
相关研究报告:
机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机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