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扑面而来,中国对芯片的需求日益剧增。消耗了全球超过四成的芯片,但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却很低,严重依赖进口。芯片产业链上的主要国产玩家,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今年的业绩都有亮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芯片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芯国际总营收为15.73亿美元,同比上涨16.59%。华虹半导体今年前三季度,总营收6.08亿美元,同比上涨12.1%;净利润为1.03亿美元,同比上升14.48%。
资本市场的反应远比营收增长更激烈,芯片产业链公司股价近期大幅上扬。中芯国际股价涨幅达96%;华虹半导体涨幅超过52%;紫光国芯涨幅达45%。华虹半导体称,2017年第三季度是其历史上表现最为强劲的一个季度。不仅营收与净利润创历史新高,且毛利率也同比上涨4.1个百分点,达到35.2%。华虹半导体是一家200mm纯晶圆代工厂,其在上海设有三家晶圆厂,主要制造特种应用的晶圆半导体。其生产的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消费品、通讯、计算器等。今年上半年,其业绩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全球芯片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今年将是全球半导体营收自2010年以来最为强劲的一年,其预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营收将达到4111亿美元,同比涨幅达19.7%。华虹半导体销售收入中,超过55%的收入来自中国。此前,麦格理银行曾发布研报称,中国市场对智能卡、微控制器以及绝缘栅双极电晶体的需求强劲;明显促进了华虹半导体业绩的增长。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推动,中国的芯片需求保持着快速的发展。
但中国芯片自给率却很低,甚至远低于石油。中国大陆晶圆制造产能仅为全球的10%左右,供需关系明显失衡。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绝对量正持续扩大,2016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17%,2016年能满足27%的需求;到2019年预计只能满足25%左右的需求。
中国在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持续多年超过石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高达2071.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5%。同期,中国原油进口额为1315.01亿美元,中国芯片进口已是原油的1.57倍。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绘制的中国集成电路历年进口金额走势:
中国也具有一部分芯片出口能力,但金额远低于进口。今年前个10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为526.66亿美元,只相当于进口额的约四分之一。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芯片贸易逆差已高达1545.25亿美元。而且这一出口额,还包括外资在中国芯片厂的出口,国产芯的实际出口额仍然相当惨淡。
公开资料显示,高通与小米、OPPO和vivo三家中国手机制造商近日签订协议,其将在今后三年向这三家手机制造商销售零部件,金额高达120亿美元。中国的手机厂商不仅需要向高通购买芯片,还需要缴纳高额专利费。高通芯片加上安卓操作系统,大部分国产手机,本质上是在帮国际巨头做代工,在巨头的后花园里栽树。
以京东方为例,2003年—2016年,京东方累计耗资超过3000亿,在中国多地投资了近11条各式面板生产线。巨额投资终于迎来回报,不仅迫使韩日等面板传统强国关闭低世代产线,也使京东方在经历多年亏损后,开始快速盈利。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方营收为694.08亿,同比上涨51.41%;净利润为64.76亿,同比暴涨45.03倍。资料显示,京东方已经在柔性OLED屏取得突破,开始实现量产,这打破了三星对该领域的垄断。
中芯国际预计,2017年用于晶圆厂运作和技术研发的资本开支约23亿美元。据统计,近五年来,其资本开支总额已高达83.5亿美元(约合550亿人民币)。但即便如此,当下,中芯国际的28nm制程瓶颈仍未突破,而台积电已经进入7nm制程工艺时代。
相关研究报告:
芯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芯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