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双11”了,每年到这时候,都是“剁手族”的狂欢节,海量的数据访问、处理以及紧随其后的配送,都会给商家带来很大挑战。一边是“剁手党”不停翻阅购物网页、下单,一边是被选中的商品不停被拣出、打包、配送,恐怕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真希望“下单即送达”成为可能。
事实上,这个愿望正在逐步实现。“十年前,一个产品的平均存储周期是180天;现在,一些电商或新零售企业的产品在仓库中存储的周期大约为3到4个小时。”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威称,该公司开发的快仓系统由一系列的移动机器人、可移动货架、补货,拣货工作站等硬件系统组成,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软件系统可完成包括上架,拣选,补货、退货,盘点等流程。
3年前,还仅仅是开发了仓储机器人雏形的上海快仓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企业组第三名。而今,随着国内电商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上海快仓深受资本青睐,不久前,公司完成菜鸟网络和软银中国领投的2亿元B轮融资,与菜鸟网络携手打造的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仓库也在广东惠阳正式投用。
“快仓打造的智能仓储系统以移动机器人实现了‘货到人’的作业方式,员工无需进入分拣库区内部,只需要在工作站等待。”杨威称,这些机器人不仅能顶起500公斤重量的货架,还能灵活旋转,将货架的四面均匀调配到拣货员跟前。快仓智能仓储机器人不仅能智能履行,还能与AS/RS、各式流水线+滑道、升降机等自动化设备完成高效联动,提高整体作业效率,而最新一代“玄武”系列重载型机器人,可承重1吨,在满载情况下最大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米/秒,并可连续工作8个小时,配合视觉、激光和最先进的SLAM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工况下的作业。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机器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仓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不在硬件本身,而是在于智能的调度系统上。首先需要根据信息的存储,提炼货物SKU(库存量单位)的出货频率,在货物入库时为其安排合适的位置;其次根据订单处理,规划最佳拣货路径、寻找最佳配货站,安排好订单处理顺序;最后才是机器人调度,让它井然有序地去工作和返回。“由于国内的商品种类繁多,并不像国外那样服务的流程趋于标准化。因此,快仓会根据单量、结构和库存深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整合、提炼,形成自己的一套自适应方案。”
未来,基于机器人的集群系统将帮助实现社会化大物流和建立电商新生态,比如通过购物大数据,可以把大家想购买的商品发送到离用户最近的仓库里,一旦用户接受这些商品,就可以实现下单2个小时即可到货的目标。目前,快仓已与菜鸟、百世物流、国药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在各地建设了多个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仓。很快,菜鸟网络与快仓公司联合建设的更多智能仓项目也将全面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