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当下,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等规划文件,我省明确将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战略举措,西安市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10月12日,大西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冲锋号在经开区吹响。当天,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落户经开区,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同期揭牌成立。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等领导出席活动并揭牌。西安经开区抢抓机器人产业机遇,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一个百亿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西安市委常委、经开区、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李婧称,此举是经开区抢抓战略性新产业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经开区力争到2020年,应用推广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100个,引进、孵化创新企业及规模企业100家,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吹响号角大西安机器人产业发展看经开
栩栩如生的迎宾机器人、伶牙俐齿的导购机器人、业务娴熟的政务服务机器人……活动当天,数十台科技含量高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亮相会场,吸引了与会领导嘉宾的目光。
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位于经开区凤城十二路凯瑞大厦,其中,位于凯瑞G座的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二期项目位于凯瑞大厦F、H座,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该基地将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机器人产业为核心,建设集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基地,搭建展览展示平台、投融资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和应用推广平台,构建集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于一体的产业资源、要素配给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领军人物、技术专才和管理人才聚集;技术资源、前沿成果与创新要素聚集;骨干制造、系统方案和“双创”企业聚集。
目前,基地已入驻和即将入驻的机器人企业达15家,并和多家院校、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预计到2020年,这里将聚集引进、孵化创新企业100家,应用推广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100个,力争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集群,使经开区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经开区也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入区企业、科研机构当好“店小二”,提供“五星级服务”,全力推动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
校地合作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研发平台
早在1986年,西安交大就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是国内机器人研究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西安交大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项目的落地,将成为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旗舰项目,必将为经开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西安交大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将依托西安交大在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资源和研发能力,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展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样机开发、测试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完善“政府—产业—学校—研发—应用”体系,不断提高大西安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水平。未来将建设孵化服务平台,推广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全力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研发平台,推动西安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树立校地合作的新典范。
上述研究院将打造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坚持“整机+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以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为重点,带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集聚发展。在此基础上,突破机器人核心技术,聚焦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及研发方向,瞄准关键零部件、材料、核心软件、核心元器件进行自主研发与技术集成,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迈向“工业4.0”
“市场需求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西安交大把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项目设在经开区,看中的就是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梅雪松坦言,在3个多月的接触过程中发现,经开区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热情非常高,行动很积极。经开本土企业西安达升机器人与多次在经开区增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博世力士乐(西安)强强联合;北京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来经开区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挂牌成立研发中心……
当前,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将大力推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早日实现,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作为西安工业经济主战场的经开区,在“三新战略”的指引下,布局机器人产业并已牵手多家机器人公司。此举将有利于促进经开区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向“工业4.0”迈进,一个百亿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有望在经开区加速崛起。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机器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