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能制造”这项宏伟工程,对于政府而言想要推动它可也是需要强大资金支持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以来,为推动落地实施,工信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1 X规划指南、启动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创建了一批试点示范城市、制定了分省市建设指南。可以说,工信部在攻坚智能制造(IC制造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可是起了一个“大范儿”,体系既已搭建,剩下的就只有往里“输血”之后期待顺利激活了。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只要政府着力推动、志在必得的事情,资金应该不是问题。这不,11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就和工信部签了一笔3000亿的大买卖!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双方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引导、组织推动,国开行加大支持、市场化方式操作”的原则,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牵引,政银合作开展“融策”、“融智”、“融资”服务,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五大工程、十大领域、六个方向推进合作。“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为“中国制造2025”实施专项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融资总量,并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要提高制造业创新和工业基础两种能力,突破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四个重点。
以上项目中需要特别注意地是“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这些项目是由十几家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所申报的未建成的项目,因此与其他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有所不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或者融资。据有关机构测算,智能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万亿元,而且市场容量还会不断扩大。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已经插入政策和资金双翼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来说,就看它如何能告别口号式的“自说自话”、牵手传统产业“潇洒脱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