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量产第五代大面积非晶硅薄膜电池

2009-04-16 10:11阅读:76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军企业强生光电昨天在沪宣布,第五代大面积非晶硅薄膜电池率先在该公司投入批量生产。未来两年半内,该公司的电池组件成本有望降至每瓦0.5美元,这将使光伏上网发电成本降至每度0.65元人民币,这一电价水平已经和当前风电上网电价基本持平。

    据介绍,非晶硅薄膜电池因其沉积均匀度要求高,面积越大,成本越低,但设备及工艺要求也越高。目前,一般企业只能生产第二、第三代小面积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较低,而国际上能够制造第五代薄膜电池设备的企业和生产第五代薄膜电池的工厂屈指可数。

  此次,强生光电与美国第三大真空设备制造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改进和制造了全新技术的薄膜电池核心装备,终于实现第五代薄膜电池生产线在中国的首次量产。

  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称,该设备的造价仅为同类引进设备的25%,为我国大批量扩建低造价、高质量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降低每瓦电池设备折旧费用创造了条件。未来两年半内,强生光电的薄膜电池组件生产成本有望从今年的每瓦0.9美元降为每瓦0.5美元,这也将使光伏上网发电成本降到惊人的每度0.65元人民币。

  “一旦实现这一步,不仅将迎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范围应用,也将在中国和印度、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及应用。”沙晓林说,“以每度0.65元人民币的上网电价发电,甚至在欧美都不需要补贴。”

  他另外表示,强生光电有望在2010年底产能达到500兆瓦,成为中国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

  目前,强生光电在南通工厂已建成3条生产线并已投入批量生产,产能达到100兆瓦,此产能可进入全球第五代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工厂的前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来多晶硅价格出现暴跌,有观点认为,这使得用硅量较少的薄膜电池成本优势不复存在,面临行业冲击。

  就这一问题,沙晓林昨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多晶硅过去是暴利,其真实成本也就每公斤20多美元,就算卖25美元仍有20%毛利。“我们曾请多位海内外专家作过测算,即便多晶硅价格跌至25美元,其组件成本不会低于每瓦0.75美元,仍会高于薄膜电池组件。”

  “事实上,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相互都有不可替代性,未来将会并驾齐驱。”沙晓林最后说。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