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一个关乎国家制造业兴衰的企业——重型机床厂布局到武汉。那时,武重的实力不仅在国内,甚至在整个亚洲也是名列前茅的。当武重创造一个个科技奇迹时,大多数湖南人才从新闻节目中了解到装备业为何物。
然而,历史的荣誉也会成为历史的包袱。当武重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起伏沉浮,湖南的小弟弟突然发力,做成了一个1000亿元的机械制造业。其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3家企业去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500多亿元。
“三巨头”皆白手起家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3家企业,几乎是靠白手起家打出的天下。1989年,梁稳根等4人从亲戚朋友处凑齐6万元钱,在一个地下室里开始创业,慢慢发展到今天这个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的三一重工集团,成为建筑机械、路面机械、挖掘机械等领域国内第一品牌。
中联重科如今虽贵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母体”,但同样是白手起家。1992年,在长沙工程机械研究所工作的詹纯新,与同事凑钱,创办了一家制造混凝土设备的公司。如今的中联重科,已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的龙头老大,“影响世界的重工品牌”。
山河智能的成立时间更晚。1999年,53岁的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靠50万元借款和租赁而来的闲置厂房开始创业,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成功开发出几十个规格的工程机械产品,稳居国内一线品牌位置,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批量出口发达国家,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星。“三巨头”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是上市公司,都充分利用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