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冰雪消融,新疆天山南北牧区春季转场日益临近,今年,新疆将有3个县的牧民开始告别沿袭千年的传统转场方式,改用汽车、拖拉机等现代化机械化工具实现“平安”转场。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介绍,新疆是我国主要草原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原8.6亿亩,全区现有37个牧业、半牧业县,绝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新疆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新疆有27.21万牧户,其中每年通过牧道、牧道桥转场“逐水草而居”的牧户就有16.63万户,牲畜2400多万头(只),占新疆2007年底牲畜总存栏数的60%以上。
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王晓文说,千百年来,各族牧民都是带着牲畜徒步转场,由于季节性牧场之间距离遥远,动辄迁徙上百公里,耗时数日以上,牲畜转场途中自然条件恶劣,沿途饲草饮水资源匮乏,牲畜在转场过程中掉膘、生病、流产、死亡现象严重,牧民转场沿途没有休息场所,生活非常艰苦。
为减少牲畜损失,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增强新疆牧业防灾、抗灾的能力,今年新疆将首次在阿合奇、霍城、富蕴3个县进行牧民机械化转场的试点工作,如:阿合奇县将在2个乡开展试点,涉及牧民220户,共650人,牲畜近1.2万头(只),在机械化转场过程中将为牧民备足饲草料并安排畜牧兽医人员护送。
王晓文表示,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将向3个试点县投入30万项目费,用于转场机具设备的购置及改造和部分转场工作经费,自治区畜牧厅也将斥资对3个县的机械化转场实施补助。3个试点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将向转场机械设备的购置和改造进行倾斜,补贴额不得低于当地农机购置补贴额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