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振兴,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煤炭综采设备、大型船舶、高速列车、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等16个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本报曾于2006年作“重大装备16项特别关注”系列报道。《若干意见》出台两年多来,16项重大技术装备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国家相继出台诸项扶持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时至今年,16项重大技术装备推进到什么程度,是各界所关心的。
“除煤制油、煤制烯烃的一些设备,其他设备都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对两年来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表示了肯定。
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我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煤化工行业得到高速发展。而煤化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给上游设备行业提出新的挑战,这也促进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煤化工技术装备获重大突破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成为16个重大专项以来,我国煤化工装备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煤化工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一业内人士表示。
在隋永滨看来,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一是沈阳鼓风机厂研制开发的大型煤化工所需的120万吨活塞推力的往复式压缩机研制成功。二是中国有色集团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煤化工水煤浆高、低压隔膜泵生产技术的突破,这意味着高压隔膜泵为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将被改写。
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沈冶机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低压隔膜泵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当今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对于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和推进装备制造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为国内10多个行业提供了200多台(套)隔膜泵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新型煤化工协调委员会秘书长胡迁林介绍,“我国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技术装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技术也正在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大型煤化工重点装备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胡迁林介绍,“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甲醇合成反应器单套生产能力已达30万吨/年的规模,并具备了建设180万吨/年超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的技术基础。我国自主开发的两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已建成了多套10万吨/年工业装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煤气化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胡迁林告诉记者,多年来,在国家863计划等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关,我国已经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成果,特别是大型煤气化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煤气化技术是煤转化和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我国发展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和以煤制醇醚燃料、煤制烯烃以及煤制油等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煤化工的龙头技术,同时也是实施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受制于国外,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的煤气化技术。据估计,引进煤气化技术的专利实施许可费已高达2亿多美元。这些技术并不都是完频模夜晌馄际醯氖匝槌 ?/P>
2005年10月,在山东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了2台日处理1150吨煤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用于生产24万吨甲醇、联产71.8MW发电。所建立的2台日处理1150吨煤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与引进国外技术相比,节约专利实施许可费、软件包费及技术服务费等6000余万元。
胡迁林介绍,截至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推广了10余家企业,共20多台气化炉。该技术的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煤气化技术上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