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实践经历显示,只要经济一出现不景气的征兆,各国央行第一时间就会操作起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利器。回顾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10年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高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的国家甚至启动量化宽松加质化宽松、数量宽松加价格宽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特别是量化宽松政策(QE)。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央银行制造货币,然后从金融机构购买债券,金融机构从而降低利率,导致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从而增加消费和制造就业,最终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欧洲央行过去10年里曾多次推出QE措施,而且,力度之大、频次之密集,在发达国家中可谓首屈一指。不过,从2008年之后的QE以及降息政策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刺激逐渐减弱,对于通胀的影响有限,但对于债券价格和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央行基准利率下降空间受限,主要依靠QE对经济进行刺激。
从历史来看,QE对经济的刺激效果越来越弱,对通胀的刺激效果存在,但是效果有限。虽然欧央行创造了低利率和宽裕的流动性环境,但是政府、企业以及居民并不愿意借钱来进行消费和投资,三者的杠杆率这些年来一直是下滑趋势,导致QE对经济和通胀的刺激效果减弱。而QE的钱大部分流入各国的国债,但是各国的财政赤字规模一直在缩小。
那么,各国财政无法发力的根源在于欧元区法律体系的约束;居民杠杆率起不来的原因在于严重人口老龄化、过好的社会福利以及享乐社会文化;欧元区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需求弱,导致企业无利可图,没有动机借钱再投资,企业杠杆率也起不来。但2015年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后,欧元区资金外流,主要流向是从欧元区的债券市场流向其他国家债券市场。对国债收益率下行以及股票指数上升促进作用明显。由此可见,欧元区经济最主要的顽疾还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而这个问题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需求管理措施收效是不会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