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并明确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背景下,房地产融资政策近期全面收紧,其中也涉及对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规范问题。在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中,针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执行问题,重点之一就是“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问题。这或将对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产生进一步的抑制作用。
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以P2P、小额房地产贷款等形式出现的网贷规模上升,这部分贷款很多是以对居民个人贷款的形式出现的,势必增加了居民部门整体的债务水平,拉升了居民部门的真实杠杆率。部分媒体及研究者也基于此认为居民部门蕴含了更大的金融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但我们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抬升了一部分居民的债务水平,但发展至当前,其规模有限,且绝大部分债务都属于居民部门内部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影响到金融体系,因此也不会带来太大的金融风险。
居民部门的债务来源大头依然是银行,从非银行体系获得的信贷支持有限。从“网贷之家”所统计依法合规的P2P待还款余额来看,2018年5月这一规模达到峰值,超过了1万亿元。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2018年去杠杆进程的推进,这一规模逐渐缩小,2019年6月末,P2P余额仅为7000亿元,不足GDP的1%。从人民银行所统计的小额贷款余额来看,自2014年三季度超过了9000亿元的规模,但之后始终都没有出现进一步增长,2019年一季度末也仅为9300亿元。从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中待购回的金额看,2017年末余额为1.6万亿元。这几个主要的居民从非银行系统所获得的信用规模有限,因此也不会对整体金融风险产生过大影响。
不同于银行贷款,这些新生金融工具都属于非银行信用,并没有通过银行中介,是民间借贷行为(除券商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这类信用的本质是民间的非中介式融资,一旦出现违约也并不会影响到金融体系,而只是民间的左口袋和右口袋之间的转移。而对于居民杠杆率来说,我们所最需要防范的是银行风险。民间的债务违约,只要规模不大,且没有向金融体系传染的机制,就不会影响到金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