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信用环境趋紧、风险事件频发,下半年起信用环境有所放宽。随着房地产监管趋严及融资难度增加,融资租赁行业内业务规模增速放缓,行业内竞争趋于两极分化,尽管大多龙头企业仍保持了增长趋势,但也已告别5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
另一方面,在金融严监管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热情不减。2018年共有20家上市公司公告拟设融资租赁公司,其中有3家为金融租赁公司,还有特斯拉等入华不久的大型外资车企也宣布在中国设立融资租赁公司。
2018年,盛传许久的租赁业统一监管政策正式落地。5月14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宣布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归银保监会,自4月20日起,有关职责由银保监会履行,自此,我国租赁业长期的“多头监管”状态终结。不过,考虑到租赁公司数量多业务杂,具体监管还是会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执行。如深圳市金融办在2017年12月就曾发文规定,区域内的融资租赁公司由金融办实施监管。
在统一监管政策出台前,除金融租赁由银保监监管外,外资租赁公司则是向商务部门备案,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和国税总局及其授权机构审批设立。但因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庞大,商务部“基本不管也管不过来”,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目前还没有感觉到明显变化,主要区别还在于定期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系统填写公司业务情况的检查更严格,如果长期不登录可能被认定是空壳公司,而此前管理则比较随意,但未来租赁业监管必将逐步趋严,在摸底完成后,可能会从清理空壳公司,制定租赁业务管理指标开始。
此外,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和《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意见》中提出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并将融资租赁公司纳入统计范围,也进一步封杀了融资租赁公司违规投资城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