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始终强调避免违规资金流向房地产,随着信贷、信托、海外融资等多种房企融资渠道全面收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明显降温,不少房企开始主动选择降杠杆。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提出了降负债目标,并且减少了土地获取及其投资。不过,从全行业来看,房企降杠杆尚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房地产融资的余额和增额在非金融业融资中的权重走势看,房企相对加杠杆特点明显。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房企融资余额在非金融业融资余额中的权重较上年同期不降反升近2个百分点,其中房企信贷权重上升1.79个百分点、房企信托权重上升7.49个百分点,房企债券权重微跌0.01个百分点,房企股票权重微降0.29个百分点。增额权重上升幅度更为明显,房企融资增额在非金融业融资增额中的权重升幅超过7个百分点,其中细分指标全面上升,房企信贷权重上升2.09个百分点,房企债券权重上升0.79个百分点,房企股票权重上升2.12个百分点。而房企信托在信托资金投向中的相对増势尤为明显,2018年前三季度,房企信托较年初净增约6000亿元,非金融业信托增额净减少近8000亿元。这说明,相对于非房企融资,房企融资杠杆不降反升。
自2016年“9·30”新政开始,房地产相关融资调控和监管政策发条持续趋紧,虽然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还没有达到预计目标,房企融资杠杆不降反升。从10多年以来房企信贷在非金融业贷款中权重的走势看,房企信贷余额权重10多年间持续上升,增额权重虽有波动但总趋势也是上升的。
对于在严监管环境下房企融资依然高烧难退的原因,首先是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期,房地产市场的红利还没有到达拐点,这样的预期方向和房企杠杆政策的指向实际是背离的。其次,房企融资的政策包括调控和监管的政策,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不如预期,相反每次调控都伴随着房价泡沫和房企融资泡沫持续的双双积累,这在客观上导致市场对相关政策效果形成习惯性的无效预期。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此前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支柱的这一定位,产生了房地产过度商品化、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形成过度依赖或者经济的全面房地产化、公众日益相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楼市对金融资源特别是信贷资源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等扭曲的特点,这就导致紧缩性的楼市调控和监管政策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