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他们不长的历史上少见的、寒冷的冬天。自9月份开始,楼市久违的打折降价重现,连万科、保利、中海也不例外;10月以来,不少房企的资金链开始明显紧张,各种花样融资频现,融资利率快速上升。但钱越来越不好拿到了。三季度以来房企融资主要集中在海外发债,而且利率已经不断提高;众多房企的境内公司债,则纷纷被中止或终止。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弥漫了整个行业。自2016年“深八条”开始,持续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已行至深水区,那些抗压力和忍耐力差的房企问题凸显,如富力、泰禾等;而即使如万科、中海这类稳健的房企,也面临销售回款率难题。富力两位董事长李思廉、张力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把酒言欢,共庆富力收购万达酒店资产,他们大概不会料到,这笔收购会加剧富力的资金紧张。
富力称,计划发行不超过8.06亿股新H股,以前5个交易日收盘价平均12港币的80%折算,融资约100亿港币。富力的债权融资不足以满足其需要,因此需要股权融资相配合。因企业不能无限制发债,否则会导致债务比率过高,股权融资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2015-2017年,富力净负债率呈上涨趋势,分别为124.3%、159.9%、169.6%,2018年上半年继续升至187.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收购万达酒店后,富力的财务结构进一步承压。交银国际分析师洪灝指出,富力旗下酒店业务本就一直在亏损,万达酒店业务短期内无法带来可观利润。长期来看,富力的高杠杆仍令人担忧。今年起,富力在通过各种途径“找钱”,但多笔融资计划受阻。富力公告表示取消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富力又取消了10亿元超短融发行计划,富力的一笔60亿元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也宣告中止,三个月后又被终止。而此前,富力第5次冲击回A股的计划也宣告中止,IPO融资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