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此前我国并无专项法律,相关措施和要求分散在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其他法律中。该法首次在立法的高度上对土壤污染的预防、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评估、后期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今后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自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被列入立法规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经历了三次审议,在激烈的讨论中应运而生。在这部具有前瞻性的法律中,提出了多项开创性法律条款。土壤污染责任人追究是其中一大关注点。在风险管控和修复中,该法严格区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管理制度,在责任划分上开创性地提出“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土地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规定。
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要承担责任,是为了督促用地人在用地之前查该地是否受污染,从而反向推动前端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此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也是一大关注点。东吴证券研报指出,与大气、水污染防治法侧重于对形成污染行为进行处罚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更倾向于系统性修复工程,侧重点在“修复”,而不是“处罚”。
虽然土壤污染防治法对于土壤污染行为的行政罚款没有规定巨大数额,但是责任人对于土壤的风险管控与修复将会形成巨大支出,从而对责任人形成压力。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让以前未受重视的工业用地和企业用地引起重视,污染的土地要有相关的修复机构去修复才能使用,从这一方面来看,对于土壤修复行业来说具有显著的利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