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3月23日,陕西咸阳,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一栋栋集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功能的高楼正拔地而起;一路向南,距离它200公里的安康市,颇具现代化的安康汉江大剧院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在施工;继续往南1000多公里的深圳,中建二局三公司华南分公司王佳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在建建筑都有一个目标,问鼎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中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万里行”西安站,中国建筑协会副会长吴涛表示,“响应十九大号召,推动筑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已走到了前面。”
据悉,自2014年开始,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便在全国各地开展;2017年3月,住建部再次发布《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拟用3年时间,使建筑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义光也表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还应着力创造精品工程,生产优质工程。
创新标准行业引领
走进陕西建工集团承建的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鳞次栉比的高楼正缓缓升起,施工现场干净整洁,身处其中,最大的感受则是创新标准的施行。“我们强力推进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认真总结和系统梳理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控企业标准体系。”陕西建工集团科技质量部部长王巧莉介绍,他们先后完成实施的有《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南》等企业标准。
“我们还将企业标准实施情况作为检查、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王巧莉表示,各企业每年确定实施《细部做法》和消除《质量通病》的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并通过观摩学习、季度检查等形式进行检查,确保标准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消除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作为质量控制底线,尤其是把地下室、屋面、外墙渗漏水及二次结构裂缝、回填土下沉、保温层脱落等作为专项治理重点。”交大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部总工程师宫平介绍,科创基地项目一开始就定位为“五个一”工程,由集团董事长张义光任总指挥,在陕建范围内选调多名鲁班奖、长安杯项目经理团队,参与施工建设。项目还将质量提升作了清晰的定位,宫平表示,“强化规范规程执行,提升设计质量;强化工艺标准应用,提升施工质量;强化标准化应用,提升过程品质。”
策划先行追求细节
在陕西安康,设计理念为“汉水舞韵,金州安康”的安康汉江大剧院主体结构刚封顶,这座深处陕南秦巴山里的工程,质量目标却并不小,一来就瞄准中国建设工程的最高奖“鲁班奖”。总承包单位陕西建工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表示,大山里的建筑工程敢于追逐“鲁班奖”,正是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而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的底气背后,靠的是策划先行和追求细节。
在施工现场的展示区,很多桁架模型,“这些都是我们策划先行的体现,”陕西建工十二建安康汉江大剧院项目经理陈培表示,这个建筑内外造型新颖,弧线造型达148处,建筑标高变化多,首层达107处,工程施工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提前实验,解决细节难题,试验成功后再投入项目使用。“现场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严控过程,才能实现工程质量有效管控。”陕西建工集团总工程师刘明生表示,优质工程要做到“建成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坚持样板引路,将样板概念从传统的样板间扩展到样板件、样板工序、样板部位。“而将实物样板与BIM模型样板相结合的方式,又能全面、经济、高效地实施样板引路,”刘明生说到。
创新工作室助力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动力,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主的创新孵化器,正在建筑领域兴起,王佳庆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中建二局三公司王佳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王佳庆是个85后,才30岁出头的他已经带领一批年轻兄弟完成了318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宝能深业物流中心项目的施工。
曾经,王佳庆和他的年轻团队都缺少300米以上超高层的施工经验,面对高318米、总建筑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的“巨无霸”,王佳庆大手一挥,“那我们就边学边干,边干边创新。”2015年1月1日,王佳庆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科学科研、信息交流等活动进行创新和技术专研。创新工程中,工作室攻克了“超高层核心筒爬模与铝模结合部位施工技术”、“超高层组合式吊笼大型设备吊装技术”等关键技术。
王佳庆介绍,其中,“超高层组合式吊笼大型设备吊装技术”采用吊笼的方式进行垂直吊装,避免了设备垂直运输的拆卸解体,完整的吊装为设备的选型和采购提供了可靠保证和更多选型;加快了吊装的速度,保证了现场的工程进度;避免了设备的过度包装,降低了设备采购的费用。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有48项课题立项,成果转换48项,“通过不断创新节约产生经济效益793.9万元,”王佳庆表示。
此外,创新工作室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每间隔一周进行一次内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创新思维的培养”、“工法、查新报告的编写”、“新型施工技术设备的学习”等。短短两年时间,工作室为公司项目培养了2位市级劳模,1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工程师、4名项目技术总工及一批创新型人才。
工作室发展至今,已有在编成员43人,9项技术达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6项国家专利;累计发布企业工法9项,其中省级工法2项,市级工法7项;形成QC成果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工法4项,市级工法6项。2016年底被深圳市总工会评为“深圳市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志者,有梦者,皆为成员。”王佳庆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创新,营造了团队创新、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也让建筑工程质量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关研究报告:
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