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曾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若依赖程度过高、时间过长,则对经济增长不利。实际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土地财政正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近些年,房地产“五税”收入随房地产交易额的变化而波动,但很少出现大幅调整,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也相对稳定。随着“营改增”推进,未来这一收入占比还可能出现下滑。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土地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土地出让收入容易大幅波动。这主要受土地市场降温、调控政策制约等因素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南京市长蓝绍敏在江苏代表团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的分组讨论中称:“租赁房用地是经营性用地收益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财政上要减少200多亿的土地收益,是严重‘亏本倒挂’的。”
南京愿意“牺牲”200多亿土地收益,发展租赁房。但这也客观反映出,对租赁市场的大力扶持,将会影响到土地出让的收益。房地产市场降温的预期,也会影响到“土地财政”。阜阳市财政局就表示,今年财政增收面临三个不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伴随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升级,2018年房地产市场是否延续今年火爆态势,还存在不确定性”。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市场难以像过去一样为地方财政带来源源不断且保持增长的收入,房地产市场将逐渐由增量转变为存量市场,“土地财政”不是长久之计。由于城市化程度较高、经济转型较早等因素,部分热点城市已逐渐摆脱对此的依赖。例如2017年深圳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8000亿元,但当年深圳土地出让金额还不足千亿。
深圳的情况属于个案。在经济换挡背景下,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财政赤字比例偏高,加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共同构成了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房地产税改革在未来或许是保证楼市健康平稳运行。同时又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佳方案。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房地产持有环节的税种将成为基层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