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着不足2000平方公里面积的深圳,早已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困境。早在2005年,主政官员就提出“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
深圳又以制造业起家,时至今日,制造业仍然占据相当体量,这既支撑着深圳的实体经济结构,同时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成为深圳的一大竞争优势。这便不难理解,深圳一直致力于为实体经济“找地”,并尽量降低用地成本。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土地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制度。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年租金按照该类建设用地出让20年期评估价的3%-5%确定。
此外,灵活确定工业用地的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工业用地的使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重点产业项目可以不计息分期缴交,首期缴交比例不低于50%,余款可在1年内支付完毕。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上除配套商业以外的建筑类型,出让底价按照评估价的70%确定。
增加创新型产业用房供应。市区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建创新型产业用房,到2020年建设不少于800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创新型产业用房租金价格原则上应为同片区同档次产业用房市场评估价格的30%-70%。
深圳正在大力推行人才住宅保障房,但房价、土地价格的上涨同样让实体企业感受到了用地、租金费用导致的压力,其所在机构向政府建议开辟“产业保障房”,以更好地稳定和支持一批创新中坚力量。